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战后总结(2/2)

绪,多多许给他们好处,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咱们大明办事。这样一来,货换货两头乐。谁也没吃多大亏,谁也没占多大便宜,打下赫图阿拉城咱们在三一三十一坐地分赃二八下账。可再看看这两名外援的做法,头一个外援叶赫女真。人家倒是会盘算,想打便宜手。一听说西路军灭亡,连面都没敢露就先溜了。而另一个外援朝鲜,居然连饭都混不上六来,还打什么仗啊!真是丑态百出,颜面丢尽。

其七;泄露军事机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杨镐等人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却大大咧咧的对外公布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你以为努尔哈赤是被吓大的吗?反倒是给了后金可乘之机,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获胜。杨镐这一举动,充分的说明明朝没有注重情报的重要性。举个例子,二战时期,美日角逐太平洋。双方相互刺探情报,中途岛一战,若不是美国事先破译了日本的密电码,那结果就会另当别论。

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见解,另外还有不少其他学者或是爱好者们也提出了自己见解。咱们不妨看一看。

有的学者提出出兵的日期不正确,应当往后再拖延个两三个月,那么情况会有所乐观。

其实天气对作战双方都会有影响,我前面讲过,明军里有南方士兵,天冷会影响到他们的战斗力。

同样,积雪也会影响到后金骑兵的飞奔速度,无形中会提高明军火器的发射频率。平时后金的战马时速达到三十公里,那么在积雪行奔跑,战马也得付出很大的体力。而且深一脚、浅一脚的,有时一米六,有时一米七的,反倒不利。

再者,隆冬刚过,后金将士肚里没多少油水,别看他们连夺两城,大半年过去了,那点粮食早就吃完了,又赶上后金地区粮食减产,女真人面临粮食危机,这时出兵反倒有利。

有的学者说是不应该分进合围,这样会本对人各个击破。

其实分兵合围还是可行滴,只要你别泄露军机情报,就是你分兵多路,敌人也是摸不清道不明你会从哪里来。到时候努尔哈赤只能孤注一掷,集合全部力量慢慢搜寻明军。不过对这一点我倒是做了分析;假如努尔哈赤不知道明军的作战动向,会出现四种结果。

第一;孤注一掷,集合全部人马碰到哪路明军就先干掉,然后再慢慢寻找。

第二;会分兵数路埋伏在险要地带给明军予以突然打击。

第三;龟缩到赫图阿拉城里,誓与孤城共存亡。

第四;万一打不过明军,那么还有退身的余地,可以往吉林、黑龙江一带逃窜,在建立永久根据地,等待时机找明朝算账。还有的学者提出说准备不够充分,如果在等等就好了。准备不充分这一说法我是不太赞同。

明朝为了这场战役可谓倾全国之力,全国四处调兵,筹措粮饷,准备的相当充分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可以赶制多少套军装棉服,可以打造多少副铠甲军械。

明朝军械不整,那是因为高层根本就下来实际调研一下。假如高层要是重视的话,派工作组下来看看军兵的武器还有穿戴,完全在半年的时间里打造出多武器。像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镰槊棒、鞭锏锤爪、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刃儿的、带链儿的、带刺儿的、麻花儿的、拧劲儿的、扔的出去、揽的回来的,应有尽有。问题是这笔钱谁出,万历老儿一分钱都能攥出汗的主,根本不可能自己掏腰包,各位大员们也不会往外捐钱,那么只有均摊在百姓身上,这无疑会给本来就贫穷的百姓带来天一样的负担。

上述是明朝失利的原因,可能有的读者说我,你就是个‘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呵呵,这个可以有,我也是在家里没事闲的,躺在床上瞎琢磨。那么后金女真为何会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