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1/2)
北苑、壑源之茶上贡皇家,备受宠爱,贵似王侯公卿,是谓“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茶叶风味恬淡,啜苦咽甘,利国利民,是谓“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
唐代王敷《茶酒论》称茶为“百草之首,万木之华”。唐代诗人郑遨《茶诗》谓茶“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唐代诗人杜牧《茶山诗》有“茶称瑞草魁”。“草中英”,“瑞草魁”,“百草之首,万木之华”。喻指“天下英武之精”。
宋黄儒《品茶要录》“白合盗叶”记:“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其次拣芽。”赵佶《大观茶论》“采择”记:“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茶芽。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紫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采择最上者曰斗品,曰小芽,如雀舌、谷粒、鹰爪,其次为拣芽,一芽一叶,号一枪一旗;再次为紫芽,一芽二叶,号一枪二旗;余斯为下。宋周绛《补茶经》言“茶芽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一枪一旗的拣芽虽贵重,可谓奇茶,但比之供万乘天子以尝的斗品、芽茶,又为下矣。建安茶贵“英武之精”的斗品、芽茶,故谓“一枪一旗,岂吾事哉!”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遣使臣督促。
采造贡茶,地方官须亲自督办。此外,朝廷还遣使臣督造,如丁谓、蔡襄先后作为福建路转运使督造大、小龙团茶。故称“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遣使臣督促”。
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
“叶先生方闭门制作”,意指茶的加工制作。宋代建安贡茶制造,经采、洗、蒸、榨、研、造、焙等工序。
“经史”即“经洗”,运用谐音。黄儒《品茶要录》记:“盖清洁鲜明,则色香如故。故采佳者,常于半晓间冲蒙云雾,或以罐汲新泉悬胸间,得必投其中,盖欲鲜也。”茶采后立即投入装有新泉的罐中清洗。赵佶《大观茶论》亦记:“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涤芽惟洁”。赵汝砺《北苑别录》则记:“茶芽再四洗涤,取令洁净,然后入甑”。采下的茶芽务必清洗洁净,然后方入甑而蒸。既熟谓茶黄,又须用冷水淋洗,使茶黄冷却。“洗”是建安北苑贡茶加工的必要程序。
“研味”指研茶。茶黄先入小榨去水,后入大榨去膏(茶汁)。去膏的茶黄加水研磨,研磨过的茶黄谓之黄细。黄细入圈制銙,或方或团,谓之造茶。因入圈模制成团饼茶上贡朝廷,不是以碎茶(屑)上贡,所以称“必不屑进”。
建安北苑贡御之茶始于五代闽国、南唐,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挺,铤谐音,以京铤上贡故谓其“志图挺立”。
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
北苑茶由使臣和地方官督造,派专人押送京城,故称“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设龙凤模,遣使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茶的表面饰以龙凤图案,称龙团、凤饼,专供御用,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喻指建安制成龙团凤饼上贡朝廷,名振天下之事。
嘉以皂囊上封事。
龙凤团茶多层密裹装匣,且加盖朱印。宋人周密《乾淳岁时记》:“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茶,名北苑试新,方寸小夸,护以黄罗软盝,籍以青箬,裹以黄罗夹複,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笈贮之,凡数重”,是谓“嘉以皂囊上封事”。
天子见之……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乃可。”
蔡襄《茶录》记:“……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赵佶《大观茶论》亦记:“即日成者,其色则青紫;越宿制造者,其色则惨黑”。建安团饼茶佳者呈青紫色,所以有“容貌如铁”之称。好的龙团凤饼茶,“质缜绎而不浮,举之则凝然,碾之则铿然”(《大观茶论》),所以说其“资质刚劲”。
龙凤团茶的饮用法是用流行于宋代的点茶法,除备器、择水、取火、候汤外,主要有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熁盏、点茶(调膏、击拂)等。团饼茶不能直接烹饮,必先用砧椎捣碎,经碾、磨、罗而成茶粉,入瓯(盏)以沸水冲点,所以说:“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