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9章:将门世家(1)(1/4)

赵元佐见翠屏和应九儿两人打马离去也不阻拦。

岳城走上前来询问一声:“太子殿下要上府州,末将是跟着您哪还是坚守雄州前线防备契丹人偷袭?”

赵元佐想了想说:“行程有变,岳将军就不要上府州去了;继续留在雄州固守边关!”

岳城谢恩而去,赵元佐和静怡公主、洪七娘、薛枭一、花骨朵,六个卫士六个卫士:张勇、王致、李牛、何勘、田洛、夏揖11人向太原方向而去,一路上的话题都是折家军。

北宋一朝,西北有党项拓跋部建立的西夏,北方有强大的辽王朝。地处河东路前沿阵地的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折氏,为宋抗夏防辽,屡立战功,名载史册。

折家从唐末到宋室南迁,前后二百六十多年始终统治着府州地区,世袭罔替,经历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仅凭府州一隅之地顽强抗击辽、西夏的进犯,堪称中国第一将门世家。

折氏所居的河东路府州等地是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居主要地位。因此,宋实行了一套有别于内地州县的治理政策,即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因俗为治,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巩固边防,安定秩序。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由当地旺族担任,基本为世袭。

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经是当地名门望族、最高权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独居外,许多文武要职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亲担任;折氏族坟、陵庙在府州。这些要因,都决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后仍然渴望持续不断地世袭担任府州知州以维护家族根基和利益。

折家将最大的特点是十世为将,绵延二百多年,堪称中国之最。从折宗本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开始起家(其传授世系如下:折宗本——嗣伦——从阮——德扆——御卿——惟昌——继闵——克行——钟毓——可求……彦质),到第十代彦质(约1080—1160)任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北宋历朝皇帝个个小家子气,对谁都不放心,对谁都猜疑有加,确是天威难测。府州折氏能够世袭知州,独树特例,说明折家将在北宋时期,是皇帝佬儿非常倚重的国之重宝。

有人在介绍折家将时,是从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算起的,因为那时他就名杨西北,因此,有人以他为第一代折家将。

折从阮原系鲜卑族拓跋氏之后裔(亦说党项或羌族人)。折家是云中(今山西大同)大族,武将世家。

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以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为根据地,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周世宗时,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父子俱为边关主将,一时传为美谈。

第二代折家将是折德扆、折德愿兄弟。折德扆是长子,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镇守府州抵御契丹人,屡次破军杀将,折德扆年轻时就已经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负责府州军务。

传说折德扆有一女,嫁给了名将杨业,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折(佘)太君。

佘太君自宋朝以后就出现在戏曲舞台上,是华夏女子的杰出的代表人物。

《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辕门斩子》诸多脍炙人口的戏剧上演上千年依旧观众不减

第三代折家将最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折德扆死于任上后,折御勋领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卒。折御卿协助其兄统领部众,屡有战功。淳化三年,以军功升任府州观察使。淳化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不久,折御卿病重,韩德威欲乘机报仇,率众来袭。御卿抱病出战,《宋史》记载:“其母密遣人召归。御卿曰: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讫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其忠肝义胆,令人慨叹。

第四代折家将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宋史》记载。折惟信作战勇猛,折惟忠善治军,折惟昌智勇双全,射术精湛,屡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折家将第五代主要有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第六代折家将以折克行最为知名,他随名将种谔抵御西夏军队,“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记载)。“每出必胜,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宋史》)。

第七代折家将有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适、折可求等人。折可存曾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折可适随种谔征战,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第八代折家将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俱为一时名将。两宋之交,天下大乱,折彦质率军十二万大战金军,后随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余年。

杨家将中著名的女将佘太君就是折家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