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秦砖(二)(1/2)

张三看了一眼每个窑洞前居然还准备好了一些不规则的石块,不过大小都差不多,也就几十斤重,很是好奇地问道:“烧窑还要准备石块干吗?”

那工头便以一种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的语气嘲笑道:“告诉你也无妨,那是烧万年灰用的。”

常惠起初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烧窑要准备石块,后来听工头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他以前听说过万年灰的来历。万年灰又叫石灰,是战国时期燕国人发明的。

中国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就是燕国人的首创。战国时,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地盘相对较小、兵力相对较弱。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燕国边界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们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燕王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

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烧红的石头遇到水就裂开了,化成许多白色粉末。民夫们瞅着好生奇怪,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有人把这白色粉末用水调和,觉得它比泥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下令修筑万里长城,把各国的长城都连在一起。因为石灰要比用泥结实得多,他就下了一道旨令,让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长城所用的石灰,全是燕国人烧的。

因为石灰的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那些在长城上烧灰的燕国人因立下大功,秦始皇又拨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国人居住,这城镇就叫燕京,也就是后来的北京。

在窑顶上放置石块,在烧砖的同时,又烧好了石灰,真的是一举两得。

不过,他有些不明白,现代社会,建筑用的砖大都是红砖。他是学过化学的,知道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铝硅酸矿物经过化学反应后就会变得很坚硬。由于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坯体冷却后则显现红色,所以就叫做红砖。这青砖又是怎么烧制成的呢?还有啊,这古人为什么不用红砖而只用青砖?

对于这些问题,他又不能很直白地问,于是他拐了一个弯向工头问了一个很专业的问题,“这窑里的砖坯,经十数天的烧制,坯体基本已被烧结,如这时慢慢熄火,外界空气进入窑内,坯体冷却后应该显现红色,这种红砖要比青砖还硬。我们为什么不烧红砖而烧青砖呢?”

那工头一听常惠提到红砖,很是惊讶,“这位兄弟还知道红砖?这事我曾听我师父讲过。在青砖的烧制过程中,如果不在最后用泥土封住窑顶透气孔并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浇水,烧出来的的确是红砖。红砖虽然要比青砖还硬,但火候不好掌握,容易烧成铁牛,一窑的砖都烧成一团了,怎么弄都弄不开的。整个窑的砖也就都报废了。烧青砖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萦绕在常惠心头的谜团顿时迎刃而解。红砖是直接完成氧化,青砖则要在窑内转锈。需要在高温烧结砖坯时,用泥土封住窑顶透气孔,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转入还原气氛,这样,坯体的红色高阶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一氧化一铁,为了防止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铁饮水,使水遇高温变成蒸气,吸收窑内热量,窑内坯体在这一冷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着还原气氛,直到完全冷却后出窑。

虽然硬度比不上红砖,但是工艺可控,烧坏砖的情况少。这些都是古人在不断总结经验后得出来的。古人的智慧一点也不比后人笨。

孔山这才将常惠他们介绍给了工头。那工头听说常惠他们就是代表朝廷的监工,顿时对他们客气了许多。

领着他们在挖好的窑洞内转了一圈,又一一讲解了烧窑过程中每一个步骤中应该注意的质量问题。常惠让郑吉他们伍的人留在了烧制秦砖的地方,负责督造。

看完秦砖的制造现场,常惠又陪同孔山、李季来到了采石的地方。

八月中旬了,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加上又是高山之上,气温要比山脚下低上几度。常惠穿了一件深衣外加一身马甲还觉得有些凉意,但那些穿着赭褐色囚衣的囚徒,仍然干得满头是汗。

有好几个人正在合力撬动一块大石头,常惠他们的到来,一点也没有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的眼神充满了茫然。城旦是最苦的劳役,他们干的又是最重最苦的活,除了不服水土容易生病之外,他们还要接受这高原上的反应和监工们的殴打。

还有一群人,他们正在将挖出的石头用錾子加工成条形的石块。他们分开石块的方法很是简单。首先,他们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