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十章总第一百一十八章 过去的时光(2/2)
头地呀?怎么才能出人头地呢?首先得能够走出去,远离家乡到外边的世界去闯荡≈机端::33
而要走出去,在自己看来唯一的出路是上大学≮是中考我报的志愿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都是高中。
那时候国家的目标是普及初中教育∠高中很难,我们这个县十几个中学,只有一中两个高中班,三中一个高中班。
我中考那年三中增加了个半工半读高中∏时候,一般说来,读了高中,大多数都能考上大学。比如我报考的第一志愿,也就是我初中毕业的一中,每年考大学的升学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我的第二志愿是三中,第三志愿是新增的半工半读高中班。家里的四个姐姐有两个已经大学毕业,有二个正在读大学。
爸爸妈妈很为他们的四个女儿自豪,唯一的儿子要读大学,他们当然全力支持。
中考刚出考场时,自我感觉特别好。既然已经考完了,无论考的如何也无法改变了,知道了对错也是徒增烦恼∫一般不喜欢再去想,但时间长了,还是知道了自己好几个地方答错了。考完试我更不喜欢急着对答案的,反正已经可考完了,该死该活就那么回事了。但别人对答案自己听到了,一个数的结果自己马虎了,少写了个零※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中考结果反而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中考发榜的时候,我没在城里的家中,而是在叔叔家,也就是自己走出来的那个村子。
这里说是农村又不是农村,属于城郊,村里的人也都是城镇户籍,吃供应粮△要功能是供应城里人吃菜,人们又都叫它菜社♀里原叫工农村,公社化后成为工农大队,后改为原野大队。
这的人大多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后裔,当年闯关东大多是从山东一路讨饭来到这的,一路上肯定离不开沿途人们慷慨解囊的帮助◎此这里的人豪爽好客,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和过路人格外热情。
离村不远有一个小学叫原野小学,这个村的孩子都在那里读小学。
我小的时候没跟爸爸妈妈住到城里,而是在村里跟奶奶在一起。
上小学时一起上学的有好几十个小时候的玩伴儿∏时候农家人一般不拿孩子的读书当回事,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时大多数人就辍学了∽发33
在我们村里,孩子们常唱一件事很无奈◎为在我们那里,大家都抽自卷的烟√叶是不缺的,谁家自留地里都种,缺的是卷烟的纸。到谁家,炕上的烟笸箩里都装满了烟叶,你随便用,可卷烟纸得用自己的⌒的家长实在找不到卷烟纸就撕孩子的作业本,一本作业本没用几页被家长抽烟撕没了⌒些家长嘴里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刮风下雨不知道,自家的孩子啥样还不知道?是读书的料吗?还不如早点到生产队混工分。到生产队干活每天都是记工分,到年终才知道每个工分多少钱。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学习好一些,家长有些眼光、有些远见的家庭。就是这样,一起上学几十个孩子,能考上初中的也不足十人了。
我四年级时,奶奶过世,无奈回到了父母身边,转到了县城最好的小学——建国小学。好学校就是不一样,考初中时,我所在的建国校的那个班三十八个学生,考上一中就二十四个,考上二中的十二个,只有二人没考取初中∏时候初中没有普升的说法也是要考的,成绩好的才能上一中。
我畴自己能够上一中,只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小学和班级∫在原野小学时也就是个随大流的中上等生∫原野校的那个班竟没有一个初中考上一中的,只有几个人考上了二中∫如不转到建国小学,能考上一中是不可想像的。
中考发榜的那一天,村里传出一个喜讯,村里有一个孩子考上了中专;虽然是个很不起眼的中专。
曾经是我的原野小学的同班同学,一起读书时班里的尖子生,虽然初中读的是二中,能考上中专应该也是情理之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