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八章 参观(1/2)



赵启明要帮静安公主管理好南洋海运,也想让江南发展成为富庶之地,这都离不开当地商人的支持。

要想让这些商人对南洋海运抱有信心,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海上贸易中来,促进江南的发展和繁荣,这就要在制定关税时保证商人的利益,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这些商人才能前赴后继的参与进来。

赵启明已经决定,要在制定关税时为商人提供奖励政策。但是他作为海事监的掌事,除了要保证商人的利益,也要让少府在税收方面有利可图。当然更重要的是,朝中希望通过海运获取南洋的各种物资,以应对连年征战对guo力的消耗,这是发展南洋海运的chu衷,赵启明同样不能忽视。

简单来说,在制定关税时既要保证到商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少府得到的税收,更要满足guo家对物资的需要。赵启明要在在多方利益中做出权衡,这不是轻易就能办到的事,但好在他已经有了计划。

他决定在制定关税之前先听取商人的意见,便在这天他让海事令着急了已经在海事监备案的大部分商号负责人,然后将他们带到了长江边上的码头。

正如静安公主所说,江都的码头竣工在即,眼下正进行着道lu的平整工作,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劳工正在忙碌,带起的尘土飘到了娄县县城,看上去很是忙碌。

来娄县做生意的商人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只是码头在竣工之前都是jin止外人进出,真正身临其境时他们才知道这码头是何等的工程浩大,这让他们很是震撼。

“这里便是存放货物的地方。”赵启明停下脚步,指着面前巨大的空地介绍道:“为了不至于在贸易繁忙时显得拥挤,存放货物的地方面积足够大,即便是上百条大船同时卸货,也有地方可以存放。”

听到这话,在场的商人表qing各异,有的人在互相交谈,有的在谨慎的张望着。

他们的身份低贱,突然得到海事监的邀请,让他们提心吊胆,尽管他们码头的规模让他们吃惊,他们也仍然不敢轻易表露,始终都谨言慎行,唯恐生出事端。

好在李文泰也来了。他和赵启明有些交qing,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再加上之前就是他求见赵启明,才让少府释放了很多商人的货船,这次来码头他已经成为其他商人的代表。

面对如此规模的码头,他也为之惊叹,但好在他还算冷静,知道出发前这些前辈对他的交代,此时朝赵启明试探道:“海运的货物到达之后,还要转运到别chu,货物能有存放的地方自然最好,就是不知海事监打算,如何收取存放的费用?”

赵启明知道李文泰的顾虑,也知道这是那些正在交谈的商人所担忧的问题,便朝李文泰解释道:“收费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是在合理的时间完成转运,不让货物在此chu停留太长时间,那么存放在此chu和各位存放在别chu仓价钱,基本上没有区别。”

听到这话,bao括李文泰在nei的很多商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其实都有些畏惧官府,害怕货物到了码头之后,海事监会在控制这些货物之后巧立名目,想方设法的敲诈他们,有了赵启明的保证,他们才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事实上也只有赵启明说这话他们才能相信。毕竟他们被查封的商船,就是通过赵启明才被释放,在他们的眼里赵启明值得信任,赵启明做出的保证他们也不会怀疑。

“码头还能为你们提供很多便利,除了存放货物之外,还有你们最关心的转运。”赵启明指着码头外的江道说:“货物要离开江都,走水lu可以租用码头的江船,直达上游主要的码头,当然这也是要收费的,但价钱合理,绝对不会比别chu租船来的贵。”

听到这话,很多商人相视对望,表qing都变得有些怪异。

商船卸货之后,就能在码头租到江船,尽快完成转运,这的确很是方便。但是让他们觉得奇怪的是,码头居然能想的如此周全,主动为他们提供便利,这实在太奇怪了。

尽管不论是存放货物,还是提供转运的商船,都是需要收费的,但这仍然没有让他们放下中的顾虑,总觉得官府能如此“chu心积虑”为他们照想,肯定是有所图谋。

别说是其他的商人了,就连李文泰也觉得太过反常,便再次试探着朝赵启明道:“敢问少监大人,码头提供的这些便利,是面向来往的所有商船,还是只提供给少数符合条件的商船?”

李文泰在说道“少数符合条件的商船”时加重了语气,赵启明也能听得出来,李文泰是觉得这里有暗箱操作,怀疑只有那些给了海事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