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章 函谷关(1/2)



赵启明和静安公主是关系融洽的邻居,也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在东乡侯府和静安公主的外宅,都是人所共知的事qing。

即便老天爷,也被静安公主和赵启明之间纯洁无暇的友谊所感动,让du自去往江都赴任的赵启明,和孤身前往江都探亲的静安公主在函谷关相yu,如此巧合的事qing,就这样在上天的安排下发生了。

意外的发现了静安公主的车队,赵启明觉得很是惊讶,但是他乡yu故知的感觉也让他欣喜,他主动走到静安公主的车队前,激动的和静安公主行礼。

静安公主也没想到能在函谷关yu到在长安的邻居。考虑到两人之间春节的有意,彼此也都是孤身漂泊在外同乡,静安公主不忍赵启明受风餐露宿之苦,便邀请他结伴同行。

赵启明自然是感激涕零,然后欣然同意,加入了静安公主的车队。

这就是赵启明和静安公主昨天ye里商议好的剧qing。

静安公主觉得这剧本写得太过浮夸,在“意外相yu”时对赵启明充满了嫌弃,没有表现出演员的职业修养,但好在不合格的演员是坐在马车里的,外面的人看不到静安公主的表qing,而作为男主角的赵启明有着斩获奥斯卡的演技,用充满qing感的表qing和肢体动作,生动的演绎了漂泊在外的苦命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yu到故人的qing绪变化。

连秦文也在事后感叹的说道:“没想到能在函谷关yu到长公主,这可真是交了好运了,只要跟着长公主的车队,接下来的lu上最差的也该住在行馆,要是能跟着长公主接受宴请,说不定还能感受王公贵族的钟鸣鼎食。”

“瞧你没出息的样子,东乡侯府难道不算王公贵族?”赵启明骑在马背上,听到秦文的话有些不悦:“即便侯府勤俭持家,没有让你试过钟鸣鼎食的滋味,平时也没有缺衣少食,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了,这次跟着长公主不能给我丢人。”

说这话的时候,赵启明跟着静安公主的车队,正经过关楼。秦文接受了赵启明的教育,便拿着文书让当地的守卫放行。静安公主的车队不受此限制,赵启明便混进静安公主的车队。

函谷关的关楼雄伟壮丽,静安公主去年去江都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但是再次lu过此地,还是忍不住让车队放慢速度,然后打开车帘,欣赏这函谷关的壮丽。

“夫君可知道老子?”静安公主坐在马车里,看着着面前的山谷,将赵启明骑着马跟在旁边,附近也没有旁人,便跟他聊了起来:“当年老子也曾途经此出,不过当时的老子是西出函谷关,我们却是东行。”

赵启明跟在马车旁边,此刻也在打量着面前的lu,听到这话便朝静安公主说道:“你说的这个老子,是无为而治的那个老子,还是我是你爹的那个老子?”

静安公主白了眼赵启明,没有理会他的油嘴滑舌,但也重新换了个称谓:“听说老聃西出函谷关,自此之后便不知所踪,但当时此地的守将尹喜,在老聃出关之前曾经当面请教,老聃便在函谷关停留数日,写下了道德经,成为liu芳百世的道家经典。”

“道德经是在函谷关写的?”赵启明还没听过这个典故,他只知道函谷关是战略要地,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战争,没想到这里还里还跟道家学说有所渊源,如此说来也算是文化名胜了:“可惜我没带相,不然能在这里留个影,以后拿出相片就能告诉别人,这是老聃同志失踪前最后出现的地方,肯定很有纪念意义。”

静安公主不知道相为何物,也没去理会赵启明,眼看着已经走过了关楼,想到当年老聃西出函谷关便不知所踪,不免有些遗憾的说道:“老聃是道家始祖,即便是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时候,也是列guo之中有名的圣贤,可惜老聃留下的著作只有道德经,若当年尹喜能让老聃在函谷关多停留些时日,便能写下更多的著作,供后人参习。”

“人家是出去旅游的。”难得和静安公主游览名胜古迹,赵启明心qing不错,便打的说道:“那守以学术交liu为名,扣留老聃不肯放行,这本就是滥用职权,既然老聃已经写下了道德经,当做是出关的过lu费,尹喜要是还拉着人家不让走,那就是绑架了。”

“夫君可真是没正经。”静安公主觉得赵启明说这话是对圣贤的不敬,但自己也忍不住笑:“多好的事迹,都已经liu传了数百年了,为何到了夫君嘴里,那尹喜就成了强盗?”

“可能那尹喜根本就没安好心也说不定。”赵启明怀疑的说道:“传说老聃西出函谷关便不知所踪,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了老聃的消息,说不定当年就是这个尹喜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