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主张迁都(1/2)
左良玉战败退守湖广不敢出战,李自成大军继续北上准备渡黄河,一旦过了黄河就可以直取北京城。可警报传来,陕西总督兼兵部尚书孙传庭发兵十万出潼关前来‘剿匪’。李自成听完大怒;“一个孙传庭还敢反了天,待我生擒于他。”
这话还得从崇祯十六年(164年)五月起,当时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崇祯帝不从,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九月,孙传庭在汝州(河南郏县)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地,直撵孟津,明军四万余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一月,李自成攻下长安城(今陕西西安),长安城六朝古都,西汉、隋唐都是以这里为都城。李自成自不例外,认为自己可以称帝,随后李自成在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顺,改长安为西京,定为国都,年号永昌元年。
做了皇帝就是与王爷不一样,李自成一改往日的亲和,总是昂着头,大摇大摆地从众人当中走过。他摇晃着脑袋,撇着嘴,似笑非笑一脸的满不在乎与得意,崇祯儿的紫禁城用不了几日就是我大顺王朝的新都城。
就在此时,在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府龙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当了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
而在辽东还有个顺治皇帝,那么此时的中国先后出现了四个皇帝,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那么崇祯早已得到河南战败的通报,孙传庭也战死了,这下可是坏了,老太太吃砒霜——没治了。崇祯赶紧召开御前会议,商量一下对策应敌。
崇祯末年的内阁已经没什么人了,被崇祯杀的杀,寡的寡,贬的贬,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吃大酱换来的。一部分老臣退归林下隐身行,只有那些半吊子还在朝中混饭吃。
崇祯帝已经要崩溃了,目前的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清军接连攻占了山东、河北等地的许多州县。张献忠一路沿湖北、湖北夺关占地,准备全面占领四川;更严重的是,李自成已西进潼关,占领了西安,控制了西北,并整顿兵马要直取北京,大有称王建国之势。
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崇祯老哥深思熟虑始终考虑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放弃北京转而南迁南京。就目前形势来是最可行的办法。如果自己重新回到明初立都之处,也许尚可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这样明朝就不会这么快的走向灭亡,待我缓过这口气来的把你们这些妖人全部咔嚓了,一个不留。想到这里崇祯非常兴奋,马上就要起草拟圣旨南迁。
可突然又止住了自己的行动,想起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亲自拟圣旨下令全体在京官员带家属南迁,会不会引发京城的混乱,这样给大家一种不安全感。另外,如果这个主意是从我嘴里出来的,群臣会不会在背地里嘲笑我、讥讽我,我是个贪生怕死之君不可辅佐,很有可能因为此事会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不可、不可。
最好崇祯想到了群臣,不如叫他们提出南迁的事宜,这样我就可以顺坡下驴答应他们的请求。一来;我的面子上过得去,不会被后人写史的人抓住把柄。二来;可以完成我复兴的计划。
崇祯马上下诏旨明日早朝开在京官员扩大廷议公而决之。于是,公园1664年的正月初九早朝上,众朝臣展开了唇枪舌战,一派主张弃地而战,另一派则主张不弃地而战。
主张南迁的大臣:“把都城迁往南京好处还是多多。其一,南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其二,南京乃先帝兴家之地,咱们大明建国初期的都城就是在南京。况且南京也是历代古都,基础设施完善。其三;李自成若占领北京,时日长了,可能会跟清军作战,真是赢了平外患,输了平内乱,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啊!其四;陛下南迁法统毫无争议,能够减少内耗凝聚力量。其五;政府机构南迁,可以不给叛贼还有满鞑子留下人员,叫他们无有自己的章法可循。其六;南方有长江天险可以抵住叛军与满鞑子,叫他们自相残杀,待我们积攒力量充足再夺回自己的地盘。
崇祯听这位爱卿的很在理也很实在,也道自己的心窝里去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南迁”似乎是摆脱困境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长江中游有左良玉十万大军,下游又有江北四镇(四个总兵)的军队扼守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