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上部:第九卷:第三章(2/3)


老嘉措一声响亮的马哨,惊得鸟儿扑棱飞进了树林,将自己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萧暮雪觉得那声马哨简直酷毙了,缠着老嘉措教自己,可学了半天也没学会,只能发出逗孩撒尿那样的嘘嘘声。倒是傅雪峰,现学现卖,竟然吹得比师傅还要响亮。

又一条河流出现在眼前。只见它色如淡奶,水流湍急,声如雷鸣。萧暮雪将马哨的事撂到脑后,开始向老嘉措打听这河的来历。老嘉措只了个名字,萧暮雪就肃然起敬:难怪!想来也只有那条有着历史根源的长河,才配有这样的气势!她想着课本里的历史,眼睛四处搜索,想要将地点和事件对号入座。

老嘉措指着不远处几幢高大的楼房问:“前面就是你们学校,你要不要下去看看?”

“不用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萧暮雪依旧在想着那场有关成败的战役。假如那些勇士当时没有成功,还会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她的眼前弥漫着滚滚的硝烟和震天的杀声与呐喊,还有在冲锋的路上不断倒下的身影……

河水涛涛,淘尽英雄。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记住曾经的峥嵘岁月?又有多少人,懂得感激那些无畏的牺牲?又有多少人,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河山?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对烈士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敬畏,都不应该被时间淡忘,而应该世代铭记,永世传唱,永垂不朽!否则,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页慨叹!时间再久些,恐怕连这慨叹也不会有,只有一片无知的空白。

傅雪峰见萧暮雪似乎在沉思,自己不去打扰,也不让棉花糖去打扰。

一座高大的牌楼矗立在路边,上面用淡金的笔墨描画出学校的名字。整个牌楼被高原气候风化得斑驳不堪,已经快看不出本来的样子了,无意中倒是契合了这苍苍深山和沧浪之水的遁世落离。

过了学校,绕过几个弯道,一座铁索桥出现在眼前,桥上稀稀拉拉铺着一些破烂的木板。没有风,铁索静静地悬挂在河面上,纹丝不动。铁索桥的两侧并没有木板遮拦,只凌空悬挂着几根铁链。此处水流最急,河水冲击着岩石,发出令人心惊的响声。

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孩横冲直撞地上了桥,向着桥对面飞驰。自行车刚上到桥面,整座桥就剧烈地晃荡起来。

萧暮雪一声惊呼,紧张得心都快吐出来了。

老嘉措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那孩子是土生土长的藏民。早就已经习惯这桥了。”

“不能把木板铺得密实一点吗?太吓人了!”

“吓人?这就吓人了?你在这里看河水,和从桥上看河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不信你去试试。”

萧暮雪脸都绿了:“我可不去试。我还要留着这命养家糊口呢。”

老嘉措哈哈大笑:“你倒实在,不怕丢人。”

眼见骑自行的男孩平安着陆,担着心的人这才拍拍胸脯,放下心来。

汽车在一座三层洋房前停了下来。萧暮雪下了车,脚在地上蹭了蹭,就差没振臂高呼了:啊啊啊啊,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一眼望过去,镇坐落在一个背风的山坳里。一条还算宽敞的马路两边,是一座座三五层高的商住两用的现代建筑。左手边的建筑群后面,是一带需要仰视的连绵山脉;而右手边建筑群的后面则是奔流不息的长河。河的对岸,是很有本地特色的村庄。村庄的外围是用原石垒砌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墙里墙外,遍地都是野生的苹果树、核桃树、柿子树和花椒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着烧不完的柴火,还有处理过的干燥的羊粪和牛粪,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气味。

一个皮肤发红的中年女人从屋子里迎了出来,老远就用不太流畅的汉语跟萧暮雪打招呼。老嘉措在旁边介绍:“这是我大女儿,卓玛。你叫她大姨就行。”

萧暮雪赶紧问好:“我叫萧暮雪。爷爷让我来店里做事,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姨费心指点。”

卓玛爽朗大笑:“好!姑娘一看就是聪明人,自然是不用我费心的。”

老嘉措将萧暮雪的情况大致了一遍:“你把阁楼腾出来让他们兄妹住。看看还需要什么,你再帮着添置。”

“行嘞!您放心吧!我亏不着她的。”卓玛拿过萧暮雪手里的行李,“阁楼刚好是里外两个套间,里面的东西之前就已经清空了,稍微收拾收拾就行。床铺都是现成的,衣柜和桌子虽然旧了些,但都是完好的,能用。别的你看需要什么就赶紧去买,被褥之类不用操心,家里都有。”

萧暮雪刚要推辞,卓玛又话了:“我们藏族人为人处世,讲的是合眼缘对脾气,真心实意。你一个姑娘家,不怕人头生疏,留在山里陪我爹,明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一家都念你这份人情,自然不会拿你当外人对待。你若是跟我们客气,那就是看不起我们。”

这时,从前方不远处过来一个骑车的青年。老嘉措磕了磕烟斗:“那是卓玛的儿子仓央,是我们家的混世魔王,一向傲慢惯了的。以后见面,你别搭理他就是了。”

“就是您的和我一所学校的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