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茶圣陆羽(1/2)

在关于祖辈的这些传说中,许多是没有指名带姓的,而能够在族谱中得到核实的,是在两百多年前。张晖欣然发现,那个时候,恰好是茶圣陆羽的年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建州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陆羽外出从事研究茶叶的时间很多,遍游了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以后又到江西上饶。对茶叶采制、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更重要是在湖州时,得到颜真卿的支持、皎然的帮助,才有大量的文献可以参考,《茶经》才能写成。

大历七年,颜真卿贬湖州刺史,大历八年正月到任。颜真卿是开元年间的进士,经吏部诠选,初任校书郎,历任醴泉县尉、长安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被排挤,出任平原太守,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此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叛军攻下洛阳,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迫使李隆基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颜真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李亨汇报军政事务,李亨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任河北招讨使。

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至德元载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拜见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肃宗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灵武一时军威强盛。应肃宗之请,回纥也派来精锐骑兵助战。这时又适遇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部下不服,战斗力也随之削弱,形势急转直下。至德二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

长安收复后,宰相厌恶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又被御史诬陷,降为饶州刺史。乾元二年,太上皇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此举招致厌恶,被降为蓬州长史。宝应元年,李豫即位,是为代宗,起用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拜尚书右丞。广德二年正月,颜真卿在京城主持尚书省事务,改封鲁郡公,却又被排挤,贬湖州刺史。

颜真卿刺湖州,组织一批文人编纂《韵海镜源》,陆羽参与其事,在编辑部成员名单中位列第三,且贡献颇著。皎然虽未亲手执管撰书,但自始至终是颜真卿和众文人编纂《韵海镜源》这一浩繁工程的支持者。颜真卿在《杼山妙喜寺碑》文中赞颂他,杼山大德。皎然是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不仅是佛学大师,还是中国茶文化、茶道之祖,与陆羽可以说是不相伯仲,甚或是更伟大更漂逸的无名英雄。

大历十二年,经宰相杨绾、常衮举荐,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献上《韵海镜源》。常衮是天宝十四年的乙未科状元及第,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不久任考功员外郎,后加封常衮为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科考,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大历十二年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封河内郡公。

颜真卿回京任职后,不忘陆羽之功,有心提携,和宰相常衮一同推荐陆羽为太常寺太祝。太祝是太常寺的低级官员,正九品上,官阶是第二十七级,负责管理皇室祖宗神主牌位的出入,皇帝祭祀时跪读祭文。然对于未参加科举考试没有功名的陆羽来说,已是破格使用。颜真卿对陆羽的支持是全方位的,竭尽全力的。因为有了他的帮助,使陆羽的《茶经》得到充实并引出新的精彩篇章,使陆羽衣食无虞有可能闭门著书立说,使陆羽知名度大大提高成为文坛亮星。

大历十四年,代宗李豫驾崩。德宗李适即位后,常衮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使,兼任建州刺史。常衮蒸焙建州之茶而研之,谓之研膏茶,其制作工艺大致分为蒸焙、研末和凝膏三个步骤。陆羽在《茶经》中说建州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在其奖掖下,一代又一代士子,腾于江淮,达于京师。常衮性清高孤傲,不妄交游。为政苛细崇尚节俭,反对**。建中四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颜真卿任礼仪使,时值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的建议多被权臣阻扰,难以实施。颜真卿因刚正而被改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建中四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