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由命(1/2)
阅兵场的四周突然出现了数十名手持利刃的蒙面刺客,这些刺客神不知鬼不觉的混进了阅兵场,而且又迅速穿越广场,居然来到了卓严明和李仁达所在的广场中央,对卓岩明和李仁达发起突然袭击刺杀。由于事出突然,很多护卫都还没反应过来,便被这些刺客们干掉,刺客们很快便包围了卓严明和李仁达。李仁达好歹也是久经沙场的武将,自然也是有些武力的,乘着混乱的场面,李仁达杀出包围,狼狈逃离阅兵场。
但卓严明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位有道高僧平时一直忙着装神弄鬼、忽略了武术的训练和身体的锻炼,没能及时逃离阅兵场,成为了刺客们的唯一目标,稀里糊涂地被刺杀在阅兵场上。卓严明一死,李仁达自然就成了福州城的最高军政长官。刺杀事件发生不久,李仁达就此次刺杀事件发表公开讲话:经过多方调查和取证,这次刺杀事件的刺客是建州王延政所派遣,王延政对卓严明和他十分痛恨,所以采取了十分卑鄙可耻的刺杀手段,很不幸,卓严明大人被刺身亡,而他自己也身负轻伤,大家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精诚团结,保卫福州城。刺客居然是王延政所派遣,很多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觉得真的很有可能。但这场刺杀事件的真相真的和王延政有关吗?
李仁达能够骗得了普通老百姓,却骗不了精明的同行们。大家仔细分析这场刺杀事件,发现疑点重重。首先,作为整个福州城的大规模阅兵活动,自然是戒备十分森严,区区几个刺客如何能轻而易举的进入阅兵场。即使混进了阅兵场,作为福州城的两位高级领导,身边自然是重兵保护,何以又让刺客轻松接近卓岩明和李仁达。既然刺客的目标是卓岩明和李仁达,为何李仁达能够轻松逃脱,而卓严明则命丧阅兵场。种种疑点将这场刺杀事件的幕后指使人指向了李仁达,最终刺杀事件也真相大白,一切都是李仁达自导自演的精彩苦肉剧。李仁达事先早已在阅兵场安排心腹死士充当刺客,既然是李仁达安排的人,自然可以轻松进入说阅兵场,并轻松接近卓严明和李仁达。
当然,为了洗脱自己可能的犯罪嫌疑,李仁达煞费苦心导演了一幕苦肉大戏,把自己也置身于刺杀现场,而且还弄了点伤口,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但再狡诈的诡计总会有漏洞。当然,刺杀事件真相即使真相大白,李仁达也毫不在乎,因为目前整个福州城都是他说了算,就算大家都知道了卓严明的死亡真相,似乎也不敢拿李仁达怎么样。李仁达再次扫除了自己理想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朝着他成功的人生轨迹继续大步前进。在福州城称帝的几位哥们,从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王延羲,再到朱文进、卓严明,谁敢称帝,谁就完蛋。有鉴于之前数位哥们惨死的经验教训,李仁达是再也不敢擅自称帝了。李仁达仅仅自称威武军节度使留后,一方面迅速向南唐表示臣服,还用上了南唐的年号保大,另一方面,则继续向后晋王朝进贡称臣。李仁达相信,多踩几条大船,多找几个靠山,是乱世生存的成功法则。
福州城在数月之间,连续发生两起内哄争斗、流血事件。原本这是建州王延政夺取福州城的绝佳时机,但很不幸,此时的建州城早已被南唐大军团团包围,即使福州城群龙无首,王延政也鞭长莫及。天德三年五月以来,南唐大军便源源不断地从南唐国境内进入建州,何敬洙、祖全恩、姚凤、查文徽、边镐等各路南唐军队齐聚建州城外,各位南唐将领士气高昂、信心十足,颇有不灭闽国不罢休的态度。为了尽快消灭闽国最后的代表人物王延政,李璟在政治外交战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李璟在对待李仁达的态度方面,显然比对待之前朱连集团要温和了许多,主动接受了李仁达的臣服请求,册封李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并赐名为李弘义,希望李仁达能够配合南唐共同对付王延政。
鉴于李仁达同志人生职业生涯改名的次数实在太多,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还是暂且称他为李仁达吧。局势发展至如此局面,王延政除了后悔懊恼,就是懊恼后悔,但闽国生存的最后希望都在他的身上,他就是撑死也得死撑。毕竟建州城外还有王忠顺和董思安的五千泉州援军,毕竟建州城内还有一万多福州城的援军,毕竟汀、漳、泉三州还在闽国的控制之中,死撑也许能够撑活。当然,光靠内部的援军,似乎很不安全,王延政决定再次寻求外部的援助。南方邻居南汉国距离建州路程实在太遥远,而且两国之间常年没有联系,不是最佳的求救对象。只有北方的吴越国,才是可能出手相助的邻居。
虽然有之前和吴越国仰仁诠交战的不良外交往事,但王延政相信,只要自己能够诚心诚意地向吴越国道歉认错、分析形势,吴越国是会出兵相助的。王延政迅速派遣使者出使吴越国,只要吴越国能够出兵援救,他请愿向吴越国称藩称臣也再所不惜。吴越国的使者虽然派出去了,但毕竟吴越国离建州路程也不近,来回折腾,等吴越国正式出兵,至少也得两、三个月,王延政只能听天由命了。坚守汀州的许文稹却给王延政带来了一丝惊喜,许文稹在汀州击退了南唐军队的进攻,甚至还活捉了南唐将领时厚卿。但汀州的这场胜利丝毫不能缓解建州的危局,各种坏消息一直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