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消费的安心(1/2)

陈扒皮这个称呼,是一句玩笑之言引出来的,朋友之间在一些戏称,说陈昊的遗失之城如今就像是一个饕餮,只进不出,这两年来很多的剧组到这里来拍戏,刚开始的时候遗失之城方面主动放出合作的意向风,我们这边提供场地提供很多便利条件,甚至你投资不足我们可以一定程度投资你们,换来的是一些你拍摄之后的相应权益。

剧组得到这样的消息当然是高兴坏了,拍完戏我们这些场景也没用了,搭建的时候有人愿意出一部分的费用,节省了我们的开销自然是好事。

结果是遗失之城慢慢不再是《遗失》一部戏,占地面积巨大的影视基地,开始有了横店的规模,区别于横店就在于这里不是随便什么剧组都能进来拍摄,这里也不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旅游景象。

一栋房子或是一条小街,拍摄的时候实景搭设,拍摄完了要么被经营,要么住家类的被人购得或是当作旅馆。别的景区是一家店恨不得一天多接待一些游客,以量来获取购物数量的增加。

在遗失之城,不仅游乐项目是限制人数进入,就连这些特殊风貌的区域,也都是限量进入,每一个区域之间都有相应的隔离,工作人员会以大致数量来截止后面的游客,要么你们到别的地方转一转,要么你们等待一会儿,我们这边会根据出口处离开游客数量到达一定额度后,重新开启进入模式。

不需要购票,前面出去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陆续的前一批游客会大部分的汇聚到这条街或是这片区域的后半程,那前半程就可以相应的放入相似数量的新游客。

一家店,以同时服务三五批客人为雇佣员工标准,这些都是在合作意向书之内,当初还有很多商家觉得遗失之城的管理部门太过矫情,事事都要亲自过问属实有些过分,等到真正的经营开之后会发现,这里很少出现游客大批量涌入的现象,大家都是同等级的商家,你觉得自己足够好能够吸引顾客,殊不知走进别家的店才知道,人家也丝毫不差。

当数量不再是销售额的绝对值之后,遗失之城所有的商家才渐渐接受这个模式,后来者也不再是满脑子的部门和问号,他们开始喜欢上这样的模式。

任何一个商家,你问他是喜欢更多的客人,还是喜欢更有购买欲的客人,相信九成九的商家会选择后一个答案,毕竟谁也不想每天重复的迎来送往效率值低下,每一个付款的顾客会让你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比起别的景区你还需要考量彼此之间的脾气秉性,在这里不需要,所有的东西都是明码标价,并且顾客可以在遗失之城的官方网站上,看到所有物品的图片介绍和标注的价格。

你认可,那到店里面看过实物之后就可以购买,不需要讲价,也不接受讲价,同时遗失之城的网络实体店独一家,上面所有商品的价格与实体店完全一致,不包邮,多数网络的购物活动不参加,如有参加,也绝不会打折扣,只是赠送一些遗失之城的明信片和图册。

从头至尾,陈昊就是按照自己内心理想的购物生态链来营造遗失之城,他知道自己有很多的想当然,有很多的理想化,在不影响核心理念的状态下,他任由专业的人士接手去将很多事情弄好。

理想不就是用来实现的吗?

旁人眼中的不切实际,首先考量的不就是盈利和亏损吗?我宁可全部赔掉也要任性一点,能不能干?

答案是肯定的,结果是喜人的,从遗失之城限制早晚场一个大型场地只进一千人开始,他就在坚持自己的‘不切实际’,到现在的成功也给整个旅游产业开了一个规范化的好头,最开始当遗失之城这边的模式成功之后,同行依旧是不屑一顾,人家陈先生有钱,愿意不赚钱去玩,我们可没办法陪着玩。

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在上面的要求下,遗失之城配合,将财务和相应遗失之城的收支报表初步统计出来,才让整个产业发生了一次小的地震,没有人会相信这样不切实际的模式到最后赚的竟然那么多,比起传统的大景区拥挤的游客模式,竟然能收益比有过之无不及,他们当然不相信。

面对这些不相信,在年终岁尾,遗失之城迎来了很多的同行,那些商铺也迎来了全国各地名胜景区的店主们,待到他们真正与游客一样走进来看到这里的模式和游客们的状态时,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新年开始,很多景区开始派驻团队到这边学习,照搬肯定不可能,不是谁都财大气粗可以支持自己的景区只在特定时间接待特定人数,其它的东西看看是否可以变通的学回去利用上。

曾经的天价海鲜,曾经的天价景区消费,都让很多很多的游客在旅行出游的第一条备注事项里面就写上:“要提前备足一些吃喝的东西放在包里再进入景区,那里的矿泉水可能五块钱一瓶……”

各地也都在相应整顿这种事,同时也要保证商家的利益,譬如著名的高山景区,在半山腰伙食山峰处,人家商家是靠着双脚走上去双肩挑上去的东西,一瓶水可能成本一块钱,那在半山腰加上三块钱的人工钱,不值得吗?在山峰十块钱一瓶,不值吗?

遗失之城一些纪念品的价格不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