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赠我以琼瑶(3/4)
可“义神”的路,非他所求。>
他是以占据绝对统治力的洞真无敌证道,他在只有一秋的时光里,选择攀登最艰难的那一峰,他是要成为最强的自己。>
义神不是那条路。>
不是“最强”,也不是“自己”。>
天人,义神,世尊,都非姜望。>
姜安安眨了眨眼睛,感受着兄长的情绪,大概猜到这故人已“故”。>
三坛酒排着队走到书桌上,一个都不晃荡。>
姜望伸手在酒坛上轻轻摩挲,忽唤道:“褚幺!”>
隔壁房间温书的褚幺,便赶紧地窜了过来。>
他读书的资质也不怎么样,但胜在踏实勤奋,布置下去的课业,从来不打折扣,甚至自己还会加练——当然,师父主动叫他休息,他却也不是个迂闷的。>
“姜安安,你的志向是什么?”姜望抬眼问道。>
姜安安脱口而出:“我要做一名大侠!”>
又提起长剑,竖在身前,有几分耍怪,也有几分认真:“我叫姜安安,保卫一方平安!”>
说着,冲褚幺瞥了一眼。>
褚幺立即跟上:“我叫褚幺……降魔除妖!”>
姜望坐在书案前,忽地拍了拍酒坛,便如击缶,长声道:“人间每多不平事,一横在手枉宁直!”>
吟罢了,他慨声道:“顾师义死了,行侠仗义者众!”>
“因为天马原上的冠冕,东海之上的神辉,已经叫所有人都明白,游侠的尽头是什么。”>
“路已经出现,自然有无数人走。”>
“当然很多人并非为‘义’,为义神也。”>
“但圣人言,‘君子论迹不论心’。”>
“做义事,便是义士!”>
“义利一致,方有大势所趋,方见天下行侠,此则顾师义之所求。”>
他看着姜安安和褚幺,终是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都长大了,也该确立自己的志向,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闭门所思,都不作数。路在脚下。”>
“你二人,便以白玉京酒楼为起始,一者北上,一者南下,足丈万里,遇不平,以剑鸣。一者自牧至荆而后黎秦乔楚,一者自楚梁齐郑,而后荆牧,如此归于白玉京酒楼,两周神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姜安安面露喜色,这些年她被保护得太好,换言之也是被约束得太紧,偶有游历,也总是很多人盯着。这还是兄长第一次允许她独剑侠游,自履天下!她也学了一身本事呢。>
“遵命!”她似模似样地冲兄长拱一拱手,而便自窗口飞出,脆脆地放声:“这风云大世,洪流天下,姜安安来了!!!”>
至于连玉婵打算教训她的剑术课,自是溜了。>
褚幺则是“喏”了一声,规规矩矩地给师父磕了个头道别,然后回房去收拾东西。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事事都得周虑,有备方能无患。>
师父叫他和小师姑反向而行,各走一圈神陆,也有考较的意思在,他拜在师父门下这么多年,也该叫师父知晓,他都学了些什么。>
“你是打算让他们走义神的路子?”>
姜安安和褚幺都离开后,白掌柜杵在了门口,双手抱臂,幽幽地问。>
姜望摇了摇头:“义神必发于民间,砺于疾苦,肩担天下,身承百哀,而襟怀万里!他们两个并无义神之格,但有襄侠之义。便走这一程吧,也叫他们知晓,何为万里之行,何为沧桑人间。”>
白玉瑕于是明白,这就是单纯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义神”站台了——镇河真君的妹妹,和镇河真君的徒弟,都来行侠,这侠义之路,能不好吗?>
将来若有豪杰出,能担义神,不仅原天神为其护道,名夺三钟的镇河真君也是支持的。后者实力虽不如前者,声名远胜,影响力远重之。>
当然锻炼姜安安和褚幺的才能,培养他们的品格,也是目的。>
“我们得偷偷跟着。”白玉瑕转身道:“酒楼你自己管吧。”>
“胡闹!”姜望严肃道:“你们偷偷跟着,哪有历练的意义?”>
白玉瑕撇了撇嘴:“当初要不是你来剑阁,我跟向前不知要吊多久——历练归历练,爱护归爱护,你也不要以为你的名头就能抹掉路上的所有危险。况且你还是让他们一路行侠仗义,剑鸣不平……世间事,总是一方平了,另一方不能平。心有郁结,难免见血;切身利益,甚于杀身。人家杀红了眼睛,管你镇哪条河?”>
姜望幽幽道:“我在他们神魂深处都落了赤心印。”>
白玉瑕这才‘哈’了一声,也不说什么,自下楼去。>
房间里又只剩姜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