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口诛笔伐(3/4)

廷的众执政知道,杜充被杨博所杀,这个消息是确定且真实的。

不用等消息确认,各处的书信,就像雪片一样发了出去。

跟赵鼎看杨博一样,各处的官员都有各自的出发点。

赵鼎是老泰山看女婿,虽说有不济的地方,但更多的看的还是杨博的好处。

至于其他人,有的为了扬名,有的为了利益,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结果虽说不同,但除了赵鼎之外,多半人发出去的消息,还是对杨博进行了口诛笔伐。

刑不上大夫是底线。

不管杜充是不是该死,杀不杀却不是杨博可以做主的。

今日杨博可以杀杜充,明日会不会杀张浚、吕颐浩这些执政呢?

即便是前宰相,即便是降金的宰相,杜充也不是杨博杨少安一个小儒可以随便杀的。

杜充之死,触及了许多文臣士大夫的底线。

杨博身世,早在作诗骂人的时候,就被朝臣们得知。

想要治罪杨少安,就要针对远在八闽的杨时,读书人做事,还是讲究一个斩草除根的。

“什么?

杨少安怒杀杜充?

这贼厮……”

听到小内侍传来的消息,赵苟爷再次受惊。

刚刚改善了对杨少安的看法,这位能折腾的,又杀了让他气闷许久的杜充。

汴梁弃城、逃奔建康,不怪罪不说,还让杜充自庶官拜相。

赵苟爷自问待杜充之厚,远超常人。

他以为以九五之尊,如此厚待杜充,并在建康予以杜充经略两京、江淮,并给了西府副相的厚待。

这总该感恩戴德了吧?

而且赵苟爷还赋予了杜充十万大军,这可是江南最大的军团。

大宋能与之相比的唯有西军了。

赵苟爷当时,完全是将杜充当做了江南保护神的。

可杜充是如何做的?

旦夕之间溃散了十万人马不说,还直接降了金兀术。

杜充这把小刀,比金兀术掏后门,还让赵苟爷心寒。

他当时就对杜充起了杀心,可彼时的杜充,已在金兀术的军中。

杀心虽起,赵苟爷只能徒呼奈何。

如今听到杨少安在黄天荡杀了杜充,心里虽说有些畅快。

但赵苟爷这边,更多的却是忌惮。

进士杀宰相,这可是犯上的。

即便杨少安有了权知建康府的差遣,可他的一应官职,朝廷这边是压住的。

如今说来,那杨少安还只是有个进士身份,深究一下比白衣强不了多少的。

一个西府副相,即便是败军之将,即便是降敌之相,也不该说杀就杀的。

更不该是一个进士来杀,即便要杀,也要问过他这位九五之尊的意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杨少安是如何做的?

不声不响直接杀了,在杨少安的眼里,朝廷究竟为何物?

现在看来,这杨博杨少安比之李纲李伯纪,还要放肆的多。

杀?

自然是不能杀的。

杨少安能带着十八万流民,全歼宗弼部,那就是江南的护法神。

宗弼部虽说已被全歼,但虎视江南的还有完颜昌,以及金国的东路元帅完颜宗翰。

金兀术惨败于黄天荡,十万大军近乎全灭,金朝那边自然要报复江南。

如何应对,如何让自己的位置安稳,对于赵苟爷而言,更为重要。

因杜充之事杀杨少安,那是负气的行为,如今局势下,是万万做不得的。

这一点,赵苟爷有清晰的认知,杨少安不可杀,近些年都不可杀。

如韩世忠劄子里所说,杨少安有意再建黄河防线,如果能够成功。

最早杀杨少安的时机,就是黄河防线建成之时。

不能杀,但不意味着能用,杨少安太过年轻。

行事又如此放肆,是需要好好磨砺一下的。

心中有了对杨少安的处理方案,赵苟爷回想一下,觉得没什么不妥之处。

这才将受惊的表情掩去,等着诸位执政,自请内引奏事。

赵鼎的招数是老辣的,不通过正式的途径,让众执政知道杜充被杀的消息。

而是以小道消息传播,让众执政有了一个缓冲的时间,做出各种应对。

不然,韩世忠的劄子到了政事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