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进退战守(2/4)


更不要说拣选出如驴似马的精锐甲士了。

“贼配军,你是敢战、能战之将。

有些话杨夫子本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

凭你火焚镇江,杨夫子该锤死你这贼配军的。

为了这天下黎民,杨夫子且给你说一说吧。

作战,无非进退战守而已。

为何而守你清楚吗?”

韩世忠该杀,李成、董平也该杀。

相对于他们,一些文臣士大夫更该杀。

但目前更应该杀的是金贼,是挞懒部援军,是宗翰帅帐的援军。

韩世忠、李成、董平都是不得不用之人。

经过短暂的纠结之后,杨博这边也开了口。

“杨知府,镇江之事是韩某做差了。

但金兀术兵锋甚急,如若让他在镇江城站住跟脚,江南之地永无宁时!”

听到小孱儒提及火焚镇江之事,韩世忠这边是有苦衷的。

镇江,贯通南北之地,不容有失,一旦被金兀术占据镇江城,贯通南北之兵。

金贼在江南有了落脚点,攻略江南就太容易了。

火焚镇江不可为,却又不得不为。

“呵呵……

杨夫子信了你的邪。

我与岳统制说过,此战不仅要战败宗弼,还要战败挞懒与宗翰。

两路援军,有先后之分,先败挞懒部,再败宗翰部。

此战若胜,江南两淮尽入我手。

以两淮反攻河南地,那就容易多了。

重建黄河防线,是杨夫子的目的。

杨夫子指摘张浚的劄子,你这贼配军看过吧?

若能如杨夫子谋划的一样,河南之地,就是你们这些贼配军的节度之地。

如何做事,你这贼配军要仔细掂量。”

回头看了韩世忠一眼,杨博说起了自己骂张浚的劄子。

如今没有密折奏事一说,只要经手之人胆子大一些,就可翻看过手的劄子。

杨博相信韩世忠,不会不看自己送去行在的劄子。

看了就会有一些大局观。

目前小朝廷想要维稳,单靠江南地界是不够的。

江南闲适,又有长江天堑,算是饱暖之地。

失了河南地,就是失了举国上下的雄心壮志。

杨博不想自己的后代,被蒙古人用车轮比对。

更不想让他们成为海上飘荡的亡魂。

暂时与韩世忠联手夺取河南之地,也是有答案的选择题。

“杨知府乃世之俊杰,咱是佩服的。

只是张浚乃书生,搏名之后入中枢是其谋划,恐难如杨知府之意。”

韩世忠是聪明人,见杨少安有推心置腹之意。

也不隐瞒,将自己对张浚的看法说了出来。

“那西北之战,就是必败之局了。

黄天荡这边,要预防完颜娄室自上游顺水而下。

战败两路援军之后,亦要留一部在此地驻防。

进退战守,我们唯有守之一字。

以守代攻方为良策。”

杨博的守策,韩世忠也是赞成的,跟这位大儒后人推心置腹,倒是别有感触。

看着稳步前行的杨少安,韩世忠眯了眯眼,这位小夫子算是腹有良谋。

“杨知府,宗弼部近乎被全歼,两路援兵还会来黄天荡吗?”

韩世忠说的才是战事的关窍,挞懒不是小孱儒的儿子,让他来他就来。

黄天荡鏖战数日,恐怕挞懒已经有了军报,金贼勇悍奸诈,只怕不会随便进入黄天荡的。

“挞懒的真州水军,集结的如何了?

若你诈败,困守黄天荡,挞懒会不会上岸?”

对于宗弼的两路援兵会不会来,杨博的态度很肯定,一定会来。

但需要韩世忠的配合,这也是杨博跟他推心置腹的原因所在。

“诈败?

怎么诈败?”

回身看了一下江岸的楼船,韩世忠是找不出诈败原因的。

大宋水师,完全可以吊打金贼,如何诈败?

“随便诈败就好,大宋官军败的少吗?”

战争之中,心态是很重要的。

完颜挞懒虽说是智将,但对宋之战中,心态上也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

只要韩世忠退走,挞懒部的援兵就敢登上江岸,没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