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权知府与捉杀使(2/4)
扣上乱匪的帽子了。”>
跟军中高手扯皮,杨夫子怎能孑然一身。>
已经着甲的十二力士,就在身后站着。>
老韩的手如果沾到杨夫子的衣角。>
那这些所谓的内等子,就等着沉江好了。>
“孱儒欺我太甚!”>
瞪着面前的杨家小儒,韩太尉真是没了办法。>
这小儒是真有本事的,万余甲士,看的杨太尉心痒难耐。>
可之前不知这小儒真弄了过万甲胄。>
如果知道,杨太尉不刮干净这小儒。>
断然不会让他过江的。>
作为曾经的遮奢人物,韩太尉自然见过相扑手。>
经小儒提醒,扫了一眼,就知道所言非虚。>
近身无兵刃磕内等子,韩太尉可不是没脑子的夯货。>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此次不蒙你。>
各地乱匪、义军如果来了。>
你不要计较,一起送到老灌河故道。>
对行在,就说是各地义军。>
此战若顺遂,截江是首功,你韩太尉必将威名震寰宇。>
如果有一万石粮食,我给你三万两银子。”>
捧住韩世忠,杨博这边也正经起来,粮食依旧是个大问题。>
三千石粮食,不到四十万斤,都不够十八万人饱餐一顿的。>
当然喝稠粥,就是三五天的口粮了。>
加上乱七八糟的辅食,七八天也能凑活。>
有一万石粮食,加上越来越暖和的天气,支持月余时间不是问题。>
若一战而胜,必有马匹作为肉食可用。>
若不胜,大队之中还有千余牛马,也可食用。>
而且战败之后,损失必然不小,粮食的需求也会大减。>
“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说完韩太尉转身就走,这小孱儒不好对付。>
但完颜宗弼更不好对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人多就能战胜铁浮屠,汴梁城也就不会两次陷落了。>
且等这小儒兵败如山的时候。>
韩太尉自然会好好料理的。>
现在,还是算了吧,万余甲士,水军还弄不了。>
送走了韩世忠,杨博继续带着流民休整。>
渡江的位置在黄天荡上游,现在还不着急扑进战场。>
如今权建康府的任命已经下来了。>
最近这段时间,建康府就是十八万流民的就食地。>
打下几乎无人防守的府城,夺了岳爷功劳。>
也有利于岳爷加入黄天荡战场,有肉大家一起吃嘛。>
“三娘,唤上官悟过来。”>
让金三娘去找上官悟,有些后路杨博需要布置一下。>
肉是猛虎恶狼肉,吃不吃得下再说,后路需要留好。>
黄天荡离着建康府城很近。>
只要还有些城防,不失为一个避难的好地方。>
一路走来,杨博也体会到了贼配军们的难处。>
为将大不易,除了战场的胜负。>
粮食、军饷、士气、家眷无一不需要将领操心。>
有一处处置不好,直接就会影响战争的胜负。>
宋军跟雇佣军也差不多,而且是带着家眷的。>
贼配军的称呼,想想军饷就高不了。>
还要经过军官们层层克扣,到手的寥寥无几。>
前因军饷不足,后有家眷牵挂,一旦战事失利。>
死战保家眷,那就是想多了。>
不如降了干脆利落,临战做降兵。>
对面无论是金贼、辽人还是西夏,临战绝对不会杀戮降兵。>
史料记载,许多宋军出发之前,还要打短工凑集军资。>
经商做买卖的也不在少数。>
大部分宋军,充其量也就是拿着武器的流民而已。>
杨夫子的流民大队,不算拣选的青壮,可能都比一般宋军精锐。>
兵不成,将领再勇猛,也很难有作为的。>
种师中临战面对讨要开弓钱的军汉。>
想必心里是感同身受的吧?>
至于西军跟西夏打生打死,那是在家门口。>
而且行军不用带家眷。>
守护家园,战力自然是不一样的。>
行军带上家眷,本是督促士兵死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