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3/4)
以步军对战金贼马军,这等同于寻死。>
上官悟直接一言不发,僵在了当场。>
“六郎,下去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能联系到各处的乱匪。>
知会这些乱匪,三月间,金兀术搜山检海得来的千船珍宝,将泊在建康府的黄天荡!>
东京汴梁城十八万义军,已然南下堵截。>
建功立业在此处,天降横财也在此处!”>
见上官悟这个贼配军不给力,杨博索性就将情报爆了出来。>
各处乱匪想要成事,缺少的就是钱粮。>
而多半乱匪的首领起事,为的也是钱粮。>
想着参战的一位位宋军将领。>
杨博这边索性送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成,道友贫道一起完。>
以现在的时间算来,金兀术不是在赶去黄天荡的路上,就是已经蹲在黄天荡了。>
情报泄露给金贼也无关紧要。>
自己这边正常赶路,也能恰逢其会。>
“杨夫子,慎重呐!>
勾连乱匪,可是朝廷的大罪!”>
事涉各路起事的乱匪,上官悟就僵不住了。>
这个比弃城而逃要严重的多,必死无疑之罪。>
“那是义军,宗泽宗太尉在汴梁已有成例。>
怎能说是勾连乱匪呢?>
贼配军,莫要妖言惑众。”>
上官悟的话,让杨博这边加了小心。>
这也是需要背书的,只是如何背书,还要细究。>
“杨夫子说的是。>
聚各路义军江南勤王,是我等本分。”>
看着面前大宋好儿郎指鹿为马,上官悟只有敬服。>
这就是大宋文人士大夫。>
事情的好坏,不看结果,全凭嘴上功夫。>
“粮食还能用几日?>
队伍之间,切不可有勾连。>
非饿毙之人,不得出队列,擅出者格杀!>
渡河之时,六郎先走,贼配军殿后,作乱者格杀!”>
上官悟的勤王说法,只是说法,人不散,怎么说都可以。>
散了,没有背书,他杨博杨夫子就要背黑锅。>
问了粮草,再次强调了行军纪律。>
杨博也在寻找着自己的不足之处。>
初中、高中晨跑动辄几千人。>
大学的运动会、联欢会,动辄几万人。>
这些杨助教不仅经历过,而且组织过。>
想要不乱,班级之间禁止串联,就是基础。>
对于学生,训斥就是最好的手段。>
对于流民大军,杀人是唯一的手段,也是最好的手段。>
好在有粮食钳制,队伍最大的损失,在拣选精壮上,一路累死过一些。>
饿病而死的也有一部分。>
但总的数量,对于十八万的基数,算是很少了。>
即便很少,杨博这边也不太好接受。>
他能做的,就是尽量不下去,尽量不去看。>
“不计种粮,可供甲士饱食十日。”>
听了金六郎的回答,杨博这边稍微的轻松了一下。>
及早的控制粮食,显然也是正确的选择。>
大概估计一下,依照粮食的数量,十五天还是能坚持的。>
“病马、残牛杀上一些,渡河之前,让所有人吃上两顿肉汤。>
可以多杀一些,汤汁要浓厚一点。>
尽快勾连各路义军。>
贼配军,差人联络淮西官府,杨夫子要上书。”>
将脑中想法吩咐下去,见两人走了,杨博这才喟然一叹。>
南渡之路,是求生之路,也是杨博的抉择之路。>
杀伐果断四个字,字字重逾千钧。>
本以为做皇帝,只是后期艰难。>
旅程过半,在杨博看来,做淮右的布衣猛虎,过程更是艰难。>
相对于筚路蓝缕,端坐畅谈才是杨夫子所擅长的。>
端坐前军,以言语指挥六七万到十八万流民。>
目前看来,除了一些小瑕疵,大的变乱没有。>
粮食也足够南渡,结果算是不错的。>
选择看似很多,但根据自身素质来判断,其实选择真是不多。>
定好了抉择,杨博杨夫子就开始琢磨上书之事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抓个壮丁去选秀
校园猎美笔记
带着系统回大唐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绝代女王爷
海外情缘
食全食美田园俏厨娘
媚后太妖娆
萌妻翻身,对总裁大人Say No!
偷香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