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1/4)
杨夫子估计,十万流民渡过淮河,如果安顿不好。>
两淮流域必然会出现大批乱匪,而且是有甲胄的精锐匪军。>
面积最大的淮南西路首当其冲。>
本就被金贼肆虐过,再来一批精锐乱匪。>
弹压不住,就是小朝廷的腹心之患。>
未来成为顽疾,也未可知。>
无力弹压,自然要甩锅。>
淮南西路这边,多半会把杨夫子定为这批乱匪的源头。>
双进士杨夫子,差不多会被朝野称为‘淮西匪首杨某’。>
这还要看伯祖杨时夫子的面子够不够大。>
名声不够响,面子不够大。>
龙池杨家也会成为过眼烟云。>
南渡求生、南渡送人头,又是一个给了答案的选择题。>
题外生路也有,但‘淮右布衣’不是杨博的选择,不想选、也做不了。>
事涉生死,杨夫子的大脑只能快速运转了。>
至少七万人打底儿,就食地也不好选择。>
淮南西路一片凋敝,粮食绝对充沛不了。>
目前来看,最好的就食地,就是江南两路了。>
离着最近的就是江南东路的建康府了。>
去建康府,就要凑黄天荡的热闹。>
两万青壮,对阵宗弼的十万大军,还是送人头之旅。>
接下来几天,杨博纠结于几万人就食地的选择。>
而南渡人马,也在滚雪球似的不断壮大。>
有了杨夫子的拣选之法。>
上官悟这边,也忙的不可开交。>
为了尽量的节约粮食。>
带甲执兵的时间要求,从整个白天,增加到了一天一夜。>
在上官太尉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通过的选兵之法。>
带甲执兵一天一夜,第二天是不能休整的,实际上就是两天一夜。>
几天时间里,令人难以置信的选出了近五千青壮。>
喝稠粥的标准,也调整到了带甲执兵一天。>
带甲执兵不是竖立不动。>
而是身着五十斤的扎甲,背负三十斤粮食,手执十多斤的战斧,行军六十里以上。>
甲胄或许轻重不一,粮食或许已经不足三十斤,战斧或许也没有十斤以上。>
但每天六十里的行程,是杨夫子定下的。>
不计生死的行程。>
现在看来,杨夫子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晚一天,饿死的就会多过一路累死的。>
不能称之为人的甲士五千,可以饱食。>
能喝稠粥的也绝对是军中力士,三千。>
加上原本金家寨的一千多人,万余人的精锐甲士。>
除了没有训练,已经基本成型。>
有了这样的筛选标准。>
能带甲半天的青壮,现在只配喝稀粥挑扁担。>
当队伍接近淮河岸边的时候。>
站在杨夫子对面的金六郎跟上官太尉,脸上满是恐慌神色。>
十八万人!>
粗略统计,十八万人!>
而且多半是壮丁。>
如今可带甲执兵一天一夜的精锐甲士,也只能喝得上稠粥了。>
饱食,对于残民、流民、饥民、灾民,是个致命的选择题。>
跟杨博面前的题目一样,都是有了明确答案的选择题。>
一天一夜也好,两天一夜也罢,为了吃饱他们不惜命。>
路上掩埋的尸骨,见证了万余最精锐甲士的诞生。>
下一阶层,能带甲执兵一天的,数量也已过万。>
如今甲士的选择已经停止。>
除了缺粮,甲胄也没了。>
金六郎这边,还研制了半稠粥出来。>
汴梁城的残民,经过最初几天的三餐饱食,打下了底子,性命无碍。>
可后来的这些灾民,就只能跟随大队,靠着一点点食物吊命了。>
稠粥、半稠粥、稀粥、草根稀粥,森严的饮食等级,确保了队伍井然有序。>
饮食等级之外,还有一道全天常备的救命粥。>
不到奄奄一息的程度,救命粥谁喝谁死。>
因为食物短缺,行军的速度加快,每天损失的人员也不在少数。>
这些都只能被忽略。>
接下来的渡淮,才是杨夫子抉择的关隘。>
今天找来金六郎跟上官悟面谈,说的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放肆!我可是修仙者!
与你绝配,速来娶
卿本贤妻
我被修仙学校录取了
妖猎手
惨死重生后,宫门上下跪求我原谅
重生新婚夜,病娇王爷被我攻陷了
超神星河
从西游开始悬赏诸天
木叶:让宇智波再次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