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夜里的孩子(2/5)
我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不是时时刻刻在做生意,那太累了,我给你比较高的薪水,是因为你是安琪儿的朋友,同时我欣赏你,认为凭你的天赋,如果因为得不到资助而耽搁了成为学者的进度,那就太可惜了。”>
听到巴里的话,再看巴里脸上认真的表情,林恩忽然觉得,自己可能过于功利了。>
中世纪的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苦难,土地、金钱、奴隶、剥削……>
在饥饿与贫穷面前,亲情、友情都显得淡漠了。>
但与此同时,与这种的剥削完全相反的是,那时真的有一群人,几乎不求回报地资助着科学与哲学。>
这很不可思议,毕竟在科学发展的早期,科学跟工商业完全不沾边,科学只能满足人类的求知,它可不能换来馒头和面包。>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科学这种“无用”的东西,就不该诞生。>
如果功利充斥着一切领域,束缚了所有人,那么科学恐怕真的可能被扼杀掉了,人类的思想,也不会那般灿烂。>
科学家、哲学家们也要生活,但他们从事的职业根本不赚钱。>
那些科学家们,要么如卡文迪许、拉瓦锡等人那样,自己就是超级富二代,不差钱。>
要么他们只能靠贵族的资助——>
比如数学王子高斯,他出生于砖匠家庭,他能研究数学,靠费迪南德大公的资助。>
伽利略研究自然哲学,靠的是美第奇家族。>
第谷观察星空,靠的是鲁道夫二世,当然第谷自己也有钱,不过他为了造天文台花了不少钱,大概是一吨黄金的样子,自己的钱也折腾差不多了。>
这种不求回报的投资,便是现代科学能从神学、愚昧、权威中冲破束缚,并爆发式发展的动力之一。>
其实,中世纪如此,华夏也是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普遍好养门客。>
或许有人认为是养门客是用来出谋划策的,比如关键时候自荐的毛遂; 又或者养门客用作猛士、死士,就比如舍命刺秦王的荆轲。>
然而实际上,那时的贵族养的门客实在太多了,不管大小贵族,都养门客,部分显赫贵族巅峰时期甚至养几千门客。>
这么多人,甚至不需要考核,只要有人来,就添一份饭食,难道他们都能做谋士出谋划策?又或者都能做猛士、刺客吗?>
其实大部分人,连跟主公见一面都难。>
这回报率实在太低了。>
贵族们离开门客制度完全可以活得很好,证据就是后世的贵族普遍不养门客,一样可以延续兴旺。>
像孟尝君那样依靠鸡鸣狗盗救命也不过是一个偶然罢了,孟尝君养门客的出发点就不是这个。>
所以,春秋战国时的贵族养门客,或许没有那么多可深究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可以很肮脏,也可以很纯粹。>
太子丹以国士待荆轲,荆轲以死报之,这不是交易,如果用交易来描述这份纯粹,那是一种侮辱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粹,正是因为那么多广养门客,不计回报的人,才催生出春秋战国时候群星闪耀的诸子百家。>
有后世礼学的开创者儒家,有自然哲学的启蒙者道家,有播下科学火种的墨家等等。>
后世的华夏,出过文明传播四海的大唐;出过武力封狼居胥的大汉;也出过跟春秋战国一样战火纷飞、言论不受管控、学说相对自由的魏晋南北朝。但要论思想的灿烂,却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能超越春秋战国了。>
这或许,也与门客制度的消亡有些关系。>
……>
“抱歉,巴里叔叔。”>
林恩收回思绪,有感而发地说道,巴里对自己的帮助,并非没有回报,但当一个人做善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回报,那他就已经输了,因为善有善报本就是人们对理想世界的美好预期罢了,它从来就不是真理。>
就像那些资助贫困山区的人,也不会考虑山区的学生学成之后,到自己的公司任职,并做出贡献。>
同样的,在一个高武世界,大家族因为看重一个陌生天才,就去投资对方,以求未来回报的做法,也未必理智。>
谁能保证对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甚至对方因为成长过程中招惹了太强大的敌人,牵连自己的家族被灭,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除非,你一开始就不求回报。>
“这有什么好抱歉的。”巴里笑了笑,他指了指身后的一扇门说道,“这个房间是一间藏书室,我多年积累的书,都在里面了,你也知道,我是个学徒,没能成为学者,还是有些遗憾的,那些书,你都可以看,包括上锁的。”>
“谢谢巴里叔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