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家里来了两个强盗!(1/2)
在没有遇到危险之前一定要先未雨绸缪,这是楚萧前世看电视剧学来的心机。>
他通读历史,所以知道不出意外的话大明自永乐十八年开始,往后的天灾人祸会越来越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明即将迎来一个长达近两百年的小冰河时期,原本还能养活一家三口的农作物,在这个时期的亩产量会越来越少。>
老百姓吃不上饭,能读书,能参军的年轻人,自然也会越来越少。>
明朝逐步走向灭亡,改朝换代,在这其中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并且,自古以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明朝早期和中期也会在各省爆发很多场瘟疫,其中就包括让人谈虎色变的鲁疮之祸。>
所以如果能在鲁疮爆发之前研究出疫苗,那将是一件泼天的功劳。>
听完楚萧的侃侃而谈,李祺忍不住瞪大了眼睛问道:“你真这么认为,咱们大明以后会爆发很多场瘟疫?”>
楚萧换了双筷子,不紧不慢的夹了满满一碗羊散丹,沾满了调料,美滋滋的来了一大口。>
还是有香菜末好吃,吃爆肚就靠这点香菜提味,少了它就没味了。>
“自从永乐五年开始到现在,你就没觉得北方的粮食越来越不好种了么,一年里能种地的月份越来越紧。”>
“你是南方人,没觉着就算是江南七省这些年来也越来越冷么,没见着冬日里偶尔还会下点雪花?”>
“我师父是世外高人,他就总说咱们的世界是围绕着太阳转的,跟太阳的距离远了也不行,近了也不行,近了就会越来越热,远了就跟现在一样,冬天的时间越来越长。”>
“大明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小冰河时期了,到时候没有亩产高,不挑地的农作物,老百姓根本吃不上饭,到时候就会易子而食,千里平原的草根树皮都得被吃光。”>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你一个太医院的王府良医正不会没听过,提前把预防瘟疫的药捣鼓出来没你的亏吃。”>
楚萧没太过多解释小冰河时期的事,只把它强加在了自己那个神仙一样的师傅身上。>
反正明朝的人也听不懂日心说,跟他们解释那么多没有用,反而那些神仙的话在他们听来更容易接受。>
闻言,李祺顿时起身,忍不住给楚萧躬身一礼道:“兄弟李祺,谢过楚兄的提携和知遇之恩!”>
这一礼他行的很重,原本他在回去后得知了自己被御医盛寅收为关门弟子的事是楚萧安排的后,在登门拜见了老师之后,今日一早过来那就是给楚萧登门拜谢的。>
可原本他不知道楚萧的用意,现在知道了楚萧是在给他安排一件泼天的大事后,他才猛然反映过来。>
这是得有多信任他,才会将如此泼天的任务交给他,如此信任他断然不会辜负了楚萧的提携,士为知己者死嘛。>
说罢,端起桌上的半碗高粱酒就一饮而尽。>
对于他的这一礼,楚萧也没有起身拒绝,而是坐在那安心的受了他三拜,只是你登门谢我却用我家的酒是什么道理,这摆明了是借花献佛,一毛不拔啊。>
李祺却也不害臊,起身坐下后就跟楚萧唠起了家常。>
说到于谦,这头犟驴是真够揍的,楚萧本想把他带回来躲躲皇帝的怒火,趁这几天再给他洗洗脑。>
可这家伙倒好,住了两天就直奔太仆寺履职去了,说是皇帝既然让他学养马那就去学,来年皇帝去边关血战的时候正好还缺个牵马的马倌。>
犟驴不会享受生活,楚萧可不想苦了自己。>
眼看年关就在眼前,能躲在家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谁愿意顶风冒雪的去翰林院修书。>
更别说翰林院还有两个他最不想见的人,陈谔这会已经被人从城门口挖出来了,听说前两天跟着解缙去了翰林院,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混得让那帮子古板的老儒们躲都来不及。>
能让那群狗都嫌弃的老儒全都嫌弃到避之不及,也就这两个坑货了。>
一个最大号的搅屎棍,加上个死硬派的祖师爷,跟这两个玩意在同一屋檐下当差能有好?>
楚萧决定了,在皇帝给他换差事的圣旨下来前绝不迈出家门一步,他费劲巴拉的把制盐法献给太子,不就是为了能早点离开翰林院么。>
快过年了,自己这个晚辈得去那帮子老家伙们那走动走动。>
黔国公府得去,太子家也得抽空拜访,郑和开春就要第七次出使西洋了,怎么着也得在年礼之前去拜访一下,毕竟他这个状元根基浅薄,过年前多走动走动就是给自己拉关系的时机。>
甭管怎么着,混个脸熟总没错,褚成仁那边他可不去,东厂那地方就不是好人待的。>
聊着天,李祺注意到了屋里热乎的煤炭炉子,很是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