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唐咨巧献妙计,孙秀勇闯敌境(2/3)

探查情报,又不会引发吴国大举进攻!

于是在魏伐蜀前夕,石苞、唐咨最先下达了进攻命令!

“命新附都督王稚渡海袭句章!”

...

吴国不止濡须口有动作,江夏等地也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封锁了全境。

此时武昌方面的大将是武昌左部督范慎!

他治军喜欢亲力亲为,大事小事都会过目,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亲驻军中。

范慎文士出身,却通军事,且历经三朝。

孙登为太子时,范慎便为太子宾友,当时闻名天下的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最受器重,号为“太子四友”,而名望略逊的谢景、范慎、刁玄、羊衜号为“小四友”!

范慎文武全才,可在孙亮时期地位就颇为尴尬了,于是孙亮便将他安排在前线。

他在治下的军队中十分有威望,基本说一不二。

“如今准备的如何了?”

“将军,万事具备,我等已封锁武昌全境,派遣斥候北上,想必很快便能探知敌境详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范慎很是无语,他作为当世名士却长期担任武将,关键是他居然已经习惯了被喊做将军!

既然纠正不过来,那就只能接受。

“夏口那边呢?”

“夏口已经增兵各处水道,至于夏口督...”

范慎见部下支支吾吾,心中警觉大生,赶紧问道

“夏口督怎么了?”

“夏口督已经亲领部前往边境!”

“什么?我不是叫他按兵不动、扼守各处水道吗?他这是想干什么???”

夏口督孙秀乃宗室大将,祖父孙匡为孙坚四子,此人武力虽不如曾祖孙坚,但颇有胆色。

他经营夏口多年,熟悉边情,竟是瞒着朝廷,亲自领数百部曲北上边境查探!

夏口沿江北上便是魏国江夏郡的上旭城,魏嘉平二年(250年),王基认为必须在“水陆兼农”的地方建立一支强劲的水师,而上昶水城周围水面广阔,既可供水师演练,亦可提供粮食及鲜活食物。

且此地直逼吴国的夏口,距离边境不到百里,若有战事旦夕可至,魏国便将治所移至上旭城!

此刻,吴国边境的芦苇荡中一片安静,虽看不出变化,但偶尔有飞鸟群惊出,眼见远处水波流转、似有人影,芦苇丛中又陷入了死寂!

待得数秒过后,人影出现,原来是两船魏国士兵!

他们乘坐的走舸乃轻快小船,一船约有二十人,这一批约在四十人左右,应有一屯长带领。

此地位处两国边境,本就是缓冲区,而王基将治所迁至上昶水城便是要以攻代守,因此,时有魏国士兵前来巡查!

其中便有一人感叹着说道

“如今国家陈兵西境,恐怕与蜀国大战在即,到时候不知江夏会不会被卷入其中?”

“怕什么,此次乃我国伐蜀,吴国即使要动也是做做样子,不可能真的打上来的!”

“而且就算打上来又怎么样?”

内部担忧的气氛刚刚被屯长压下,却又有一人小声说道

“我有一位同乡被调去了洛阳,据说国家抽调了各地十多万的大军,万一吴国来攻,恐怕我等就要直面强敌了!”

“我听说吴人水性极佳,他们会先派人潜伏于水中,凿穿船体,待我等漂浮不定,便走舸逼近,斩杀我等!”

如今的荆州前线,已经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事了,自然有很多新兵加入,他们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厌战情绪,这一下就直接影响了船内其他人!

屯长听了此话怒不可遏,当即一个大比兜就打了过去

“蠢货,吴国的人是江夏人,我们就不是了?”

新兵被他这么一打,先是一愣,然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兴奋的说

“是啊,我等水性也不差,要是在水中打,胜负还是未知之数呢!”

另外有一老兵倒是颇为警觉,看周围全部是芦苇丛,赶紧提醒道

“我等已至边境,再向前可就不妙了!”

屯长也反应过来,立刻下令

“不能向前了!”

恰好这时,便有一什长发现不妙。

“不好,船体漏水了!”

此话一出,士兵们立刻想起新兵的话,不由的心惊胆颤。

屯长也立马反应,看向水中,却见水中数个黑影游走,他心中顿感不妙,丰富的经验却让他将恐惧压下,赶紧下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