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周处大材,孙皓识人!(2/3)
意去,如今孙皓推荐的周处,可谓是解了万彧的燃眉之急!>
基于此,吾彦的任命很快下来,同时,得了万彧推荐的濮阳兴立马便征召到了周处。>
濮阳兴等人和周处对答了一番之后,都觉得这是为个人才,就在准备任命之时,宗预突然问道>
“以子隐之见,朝廷三位贤才(薛珝、陶璜、虞汜)何人可为帅、何人可为将、何人为谋主?”>
宗预这问题倒是有些为难周处了,这三位都是一时之选,都有其高光时刻!>
薛珝就不用说了,三人中位最为、年岁最大,他为主帅的是比较合理的,应该能很好统合征交势力!>
但薛珝武事没有太出色的地方,理民为佳,所以>
“以五官将(薛珝)为主帅,坐镇后方,调理诸事!”>
听了周处这话,濮阳兴、张布有些惊讶,宗预却哈哈大笑,心说周处这小子还真敢说,说白了就是让薛珝处理后勤何民政呗!>
这下张布也好奇的问道>
“为将者何?”>
周处思虑片刻,然后说道>
“右中郎将(陶璜)可为主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不清楚陶璜的具体军略,但是其父为交州刺史,在交州广施恩德,以他的名望一纸敕令,便可让旧部云集!>
这可不是说笑,吴国的一州刺史的史权力比季汉大多了!>
就算陶璜不通军略,以他的名望和对交州的熟悉,就比其他几人更合适为主将!>
张布抓着胡子说道>
“不错,不过子隐可别小瞧了世英,他的军略水平连大将军(丁奉)也赞不绝口!”>
这时,濮阳兴继续问道>
“子隐为何觉得散骑常侍(虞汜)可谓谋主?”>
这次,周处想也不想便说道>
“散骑常侍有急智,如罪人孙綝废立之事,便可看出他的智略!”>
周处所说便是孙綝废幼主(孙亮),迎立琅邪王休(孙休)那会。>
那时孙休还没到,孙綝想要入宫图谋大事,于是召百官会议,大家都是一副惶恐不安、唯唯诺诺的样子,竟然没有敢出口反对的!>
只有虞汜出口说>
“今迎王(孙休)未至,而欲入宫,如此的话,群臣会心中摇荡、有所疑惑,以为大将军有意其他(皇位),这可对大将军的名声有不好的影响啊!”>
孙綝被虞汜说的有些不好抉择,最后终于立了孙休为帝。>
可以说虞汜的这一番表现十分对孙休的皇位的确立十分重要!>
先不说周处的识人之能,只说周处能提到这点,就说明他对于交州之事做足了准备!>
这等人才被他们推荐上来,濮阳兴、张布也是大功一件,两人因此大喜说道>
“善!”>
宗预也是点头示意,不过他却还有一问>
“此去交州,或为数十年,子隐可知此中之难?”>
这话倒是戳中濮阳兴等人的痛点了,就因为这个,很多贤才都对交州之事兴趣缺缺!>
连薛珝、虞汜两人都只是自荐征伐交州,只有陶璜是自荐前往交州治理的!>
“此事我知,我愿意治交,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报答乌程侯识人之恩!”>
周处的回答也让他们更加疑惑>
“哦?事关乌程侯?此中有何典故?”>
“我于乡里之时,除恶虎,斩恶蛟,却因浪荡不羁而为乡里所患,与恶虎、恶蛟齐名为‘三害’,唯乌程侯赞我率直性真,今乌程侯又荐我治交,我意以此来报乌程侯大恩!”>
三人一听此语,立刻脑补了一副贤王与贤士会面的场景>
宗预立刻反应,含笑的对周处说道>
“好,子隐真性情,若要我说,此时此刻‘三害’已除!”>
濮阳兴和张布也接话说道>
“子隐之名可传乡里,为乡人所赞,为后人标榜!”>
于是在众人一番操作之下,‘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显于江表!>
‘乌程侯识人’之事也显迹于东吴,时人多有称赞孙皓贤王之名!>
濮阳兴、张布、宗预几人也因为提拔贤才而被赞‘不让明珠蒙尘’!>
恰好这时,郁林的军情传回,确如宗预所说,汉军保住了郁林的交通要道,交趾也服于汉军统治,可是丁奉却怒骂道>
“修则愚蠢,修允该死,怎可急躁杀人!”>
“若无临浦蛮夷之乱,合浦等地我大军一来便可定,真是气煞我也!”>
于是大家一商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