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方孝孺提出建议(1/2)
徐辉祖看出了黄子澄的尴尬。>
他抱拳向凌剑和群臣施了一礼,然后缓缓的道;“陛下!”>
“各位大臣,本人现在说说自己对裁撤老弱病残士卒的观点。”>
“对与不对,请陛下与诸位大臣体谅与理解!”>
文臣拱手,武将抱拳,齐齐纷纷回礼,嘴里忙道;“不敢!不敢担魏国公之大礼!”>
“魏国公请讲!”>
徐辉祖也不迟疑,说道;“诸位,咱相信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们自然知道。”>
“而那些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将领们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
“那就是在先皇时期,由于北元余孽连年犯边,又有国内蛮夷不服王化,再加上倭寇时常侵扰海疆!”>
“所以国内的军户只要年纪达到要求,就必须列入大军,家中只剩下妇孺在田间耕作!”>
“在这连年的征战中,有的军户家中只剩下了一人,有的军户家中甚至一人也不剩!”>
“只是最近几年,咱大明才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说着,他望了望一群同僚,苦笑道;“可诸位有没有想过,就是因为没有大的战事发生,所以养成了大军中的一些将领贪腐成风!”>
“他们拿着朝廷给的俸禄不算,还压榨下级的将士,令下级将士苦不堪言!”>
“他们对上级是毫无办法,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嘛!”>
说着,他说话的语气有些无奈,“那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蛇有蛇道,鳖有鳖路!”>
“除了心性纯良之人,他们受人欺负也不敢吱声!”>
“而那些凶悍狡诈、或家中无人者,他们可不管这些!”>
“于是他们就欺负弱小,横行与市井之中!”>
“甚至还有卫所的兵卒,擅自脱离队伍,占山为王者有之,加入白莲教者亦有之!”>
凌剑一听,暗暗心惊。>
没想到官兵的腐败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是该要好好处理一些军队中的蛀虫了。>
他扫视了一眼群臣,见那些大臣们愤慨之色溢于言表。>
更有一些正直的大臣面部狰狞,双手紧握拳头,有一种恨不得生啖其肉的神情。>
但见方孝孺面容严峻,向徐辉祖拱手施了一礼,“多谢魏国公告知希直(方孝孺,字希直)军中详情,令希直才知道大明的军中竟如此腐败不堪!”>
接着,他面向同僚,神情严肃的道:“诸位同僚,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咱们自幼只读圣贤书,自以为能知晓天下事!”>
“现今看来,是大错特错矣!”>
“饱读诗书,能明理,知是非,此话原是不假!”>
“但坐在家中饱读圣贤书,就能知晓天下事吗?”>
“咱看未必!”>
“只有熟读万卷书,再熟悉天下的民情,两厢结合,才不会让咱们这帮士子们空谈误国!”>
说着,对凌剑躬身道;“陛下!”>
“臣建议,自臣开始,每三年就安排一批士子们下到底层历练历练!”>
“只有这样,才能让臣等这帮士子们知晓百姓们的疾苦!”>
“才能知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多么艰难!”>
“才能知道施政方面的各种弊端!”>
“原后汇总起来,交由陛下审阅!”>
顿了顿,他言辞恳切的道;“陛下,这只是臣微末的建议,请陛下明察!”>
他的话一说完,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武将们皮糙肉厚,到底层历练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在乎,就相当于到军营中走一遭而已。>
而文臣们则叫苦不迭,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从小就在西席先生的戒尺下,在父母的叮嘱下,在昏暗的灯火下,苦读圣贤书,梦想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做人人羡慕的人上人。>
在这一切都梦想成真,高坐朝堂之时,突然闻听方孝孺向陛下提出建议,要他们下到底层历练历练,这让他们怎能接受?>
他们齐齐大惊,什么?>
这不是拿咱们逗着玩吗?>
想他堂堂一代大儒,怎么会想出这么个馊点子出来?>
一时间,文臣们有面露苦色的,有怒目相向的,一时不一而足。>
但方孝孺乃一代大儒,又深得皇上的器重,因此那些怒目相向的大臣们只能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他,而不敢有任何举动。>
方孝孺知道他的这番话有可能惹怒同僚们,但他任凭朝堂上议论纷纷,自己却泰然处之。>
看着他泰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