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一章 这就是你们心心念念的大清!(2/3)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钱聋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包衣阿哈们在宣扬这套理论的时候,钱聋还自我吹嘘出一个十全武功,此时的大清也没有遭到列强的毒打,还没有赔完英国赔倭国、割完青岛割旅顺的耻辱。

所以,当朱皇帝举起反旗要反清复明的时候,天下百姓依旧愿意相信帝制,以致于当时根本就没有那套理论的生存土壤——如果朱皇帝当初喊的不是反清复明而是直接搞按需分配那一套理论,最有可能出现的不是天下景从、四处反清,而是天下人都集结在钱聋的身边帮着钱聋一起来打朱皇帝。….搏个从龙灭贼之功,不比全心全意给那些泥腿子们当仆人要强的多?

彼时的中原堂口,还没有经历过即将彻底亡国灭种的痛。

然后吧,大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鸟样儿——大明有皇帝,而且朱皇帝属于那种没人能够制约的开国之君,但是大明又有内阁,内阁的权利也一点儿不比皇帝的权利小。

尤其是在皇帝慢慢放权的情况下,内阁甚至可以直接顶替皇帝的作用。

因为朱皇帝直接明确了内阁的江湖地位。

这个说起来其实很好笑,因为朱老四当年折腾出内阁的时候是把内阁阁臣们当做秘书使用的,后来等过了仁宣二帝之后,内阁的权柄才慢慢大了起来。

但是权柄归权柄,实际上能够领导六部的内阁阁老们品级却不算高,所谓的领导六部其实也是名不正且言不顺,另外还有司礼监制约。

现在朱皇帝则是明确了内阁的品级、职责,即内阁首辅大臣为正一品,其他几个辅臣的品级定为从一品,而诸部的尚书则是被定为了正二品。

与之对应的,则是大明原本的六部以及后来增设的穷酸部、由铁道司升格而来的铁道部等等一大堆的部都明确置于内阁的管理之下,除了首辅大臣外,剩下的六位阁老每个人都得分管一摊子事儿,差不多算是责任明确到人。

与内阁并列的还有五军都督府,内阁的首辅大臣可以问过军府的事儿,但是也仅仅只是过问——可以问,但是没有决定权,军府的决定权掌握在军府大都督的手中。

御史台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喷人,皇帝、文武百官全都是他们要盯防的对象。

然而御史台也不归内阁管,真正能管到御史台的是御史衙门,与之同列的还有一个都察院,这两个衙门都不归内阁管,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其中御史衙门当中除了在京城的一部分御史的负责是喷人,剩下的则是负责承担了检的职责,都察院则负责连审带判。

而大明律的最终解释权却又在刑部。

总之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部门都有,彼此之间的职责也很明确,彼此之间既要互相扶持,同时也得相互制约。

基本上可以说是有皇帝没什么鸟用,但是没皇帝也不行,像朱皇帝自然可以直接越过内阁诸部乃至于五军都督府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朱皇帝以后的那些皇帝们除了能监管并且拥有换相的权利之外也基本上告别了插手政务的可能。

想通过换相来重新拿回权利?

首先得让锦衣卫找到首辅大臣的罪证,然后还得由御史台发起弹劾,都察院给定罪,走完这套流程才能换相,其中但凡有一个流程走不完,这首辅大臣就换不了。

而首辅大臣和内阁阁老们的任期又是固定的,都是从入阁之日起开始算,五年为一期,最多干两期,这是朱皇帝直接定死的铁律,根本不允许更改。….除此之外,大明律又讲究法无禁止即为可,顺带着又定下了一大堆针对宗族和豪商的打压政策,对于普通百姓的保护除了体现在律法上之外,同样还有农会也承担了一部分职责。

这就让大明的国体处于一个很微妙的状态:看上去很是美好,差不多可以算是虚君的典范,除了还有个皇帝之外,剩下的已经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冥煮滋油了,甚至可以说是在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在运行。

然而朱皇帝的心里很清楚,这种完美基本上就是扯蛋。

甚至于兔子的那一套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无论是当初挥泪斩了两个马谡,还是后来先富却不愿带动后富甚至想把手伸到朝堂上面,这些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皇帝一直在放权给朝堂但是却从来没有放松锦衣卫、东厂以及御史御门的原因之所在——大明的官老爷们也没那么高的觉悟!稍微放松一点儿,他们就能捅出天大的窟窿!

一想到这里,朱皇帝又忍不住自嘲的笑了笑。

自己再怎么样也不是个神,哪儿有可能解决那些久远的事情?

自嘲的笑过之后,朱皇帝干脆直接说道:“今天朕要说的事儿很简单,一是把那些青皮破落户都打掉,既然一个个的都不愿意过好日子,那就扔到工地上去过几天苦日子,尤其是那些横行乡里甚至有不法之行的混账,直接拉去打靶。”

“第二个事儿就是那些不愿意好好赚钱却想着欺压百姓的工坊主们,该杀的杀,该流的流,让他们多逍遥一天,就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遭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