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背黑锅的吴家父子(1/2)

金陵城内。

崇祯父子和一干勋贵重臣齐聚一堂,他们现在商量着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京城就要被收复了。

大明多少算是参与进了其中,但怎么参与进去的,天下尽人皆知。

只能说公主孝顺啊。

前面还因为淮西清军的事儿怒气冲冲,后面还是没舍得彻底打亲爹的脸。而秦朗这位驸马爷也尽了当女婿的情分,没有给老丈人摆脸子,全了翁婿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边就没有矛盾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随着京城的被恢复,秦朗和崇祯这对翁婿之间的矛盾只会变得更加剧烈。

京城乃天下首地,是一座有着非同一般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城市,它不被皇帝掌控,反而被秦朗给把持着,这就注定翁婿俩要生出龌龊。

虽然之前时候这对翁婿就已经面和心不和了,哪怕金陵放淮西的清军攻入海州,那两边也没彻底扯破脸皮。

但现在不一样了。

这已经不是面上的和气就能遮掩的矛盾了。

秦朗拿下京城之后肯定不会松手的。

这座城市的象征意义和实际价值都太高太高了。

那他跟金陵之间的矛盾就不可化解。

这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看明白的事情,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再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这道理他们也不会不懂的。

同样,再度收复了北直隶和一部分中原的秦朗实力也会勐地大增。

虽然北直隶和中原屡经战火蹂躏,并且天灾不断,早让两地元气大伤,但金陵人人都知道齐鲁大丰收。秦朗去年在齐鲁投入了的本钱,不说一年时间里全都赚回来了,但只说粮食却是绝对不缺的。

而北直隶这地儿却是最缺粮食的。只要有粮食,地方上的几百万百姓立马就能将秦朗奉为万家生佛,奉为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万世明君。

而多了几百万满心感激的人,那就等于让秦朗多了更多的兵源和子民,来年将收获更大的财富。

以秦朗的财力物力,只要想爆兵,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秦朗的实力在迅速的增长中,金陵君臣自然不乐意看到了。

现在多铎那里又送来了新消息,两边搁置争议,同面强敌……

那张献忠明明大好的机会却不好好把握,以至于搞到现在,搞得西南明军的实力越发强盛起来了,可见不是成大器之人。

李自成呢?至今还在跟郑军纠缠不休,可见气运已无。

所以这天下还是清明两个老玩家加上秦朗这个新出头的小年轻。

三国争霸啊。

可惜两个老牌玩家都不争气,现在鞑清想要联明抗秦,然后金陵这边是怎么个结果,就要大家来商议了。

在场的不少人都是只做木偶,一声不吭。

说什么呢?

再多的恩怨情仇放在天下得失上也不值一提。

鞑子跟大明打了二十多年仗,甚至可以说大明之所以会落到现如今的田地,鞑子罪大恶极。

要不是他们死死的牵制住了大明的边军精锐,还如一口无底洞一样不停的吞噬着大明最贵乏的钱粮财税,只张李那群流寇,如何能叫之成今日的大气候?

所以大明和鞑清之间绝对是无法化解的血海深仇。

可这一切在秦朗两个字面前却都不是问题。

朝堂上很多人心里都有成算,皇帝这明显是想要答应。不过他们这位也是最好要脸的,估计是又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跟当初心底里明明想要南迁的,却始终拉不下脸,以至于险些被李自成一锅端了。

《控卫在此》

这种事儿到底是要有个背锅的在,今天也肯定会出头露面,所以他们还操啥闲心啊。

而至于为什么要在明面上找个人来背锅,则是因为崇祯的态度,他是绝不会正儿八经的跟鞑清议和的。但是双方却可以展开和谈啊?

你派个人来我这边谈一会儿,我再派个人去你那边谈一会儿。这一来二去的,别说几个月的时间,那就是一两年的时间也能消磨过去。

可这种事儿是一个需要拿到明面上亮摆出来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有人去顶上。

这人就是吴襄。

作为吴三桂的老爹,吴襄的身份简直是太合适了。

而且随着吴三桂即将改旗易帜,吴襄的身份也再没有过往时候那般难堪,虽然从本质上讲,他依旧是大明握在手中威胁吴三桂的一张王牌,但显然已经变得有分量有存在感了。

同时吴襄作为吴三桂的老爹,出头露面操办这种事儿也显得非常非常的理所当然,恰如其分。

他儿子本就已经弃明投清了,现在重新回归到大明序列,但吴三桂跟鞑清一没开打二没骂仗撕破脸,他甚至都不费一兵一卒的兵不血刃的接手了鄂北,现在吴三桂来为明清两边牵头搭线,就很合适也很正常。

而事情传开后会招惹的一些非议之声,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