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3章:辽国太后(3)(2/4)

情辞。

张元虽有才,却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当时宋朝的进士科举设置有末尾淘汰制度,因此,即使进入了殿试,也要实行末尾淘汰,而张元则连续几届都被末尾淘汰。这类末位淘汰,说白了往往都有诸多见不得人的猫腻在其中,没有背景的张元自然是淘汰的必然选择。这令一向自视才高的张元极为不满。

清朝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不得志的张元“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慨然有志经略,耻于自售,放意诗酒,出语惊人,而边帅皆莫之知,怅无所适”。

后来,张元与朋友吴昊怅然赶往边关,将两个人嗟叹怀才不遇的诗句刻在一块石板上,雇人拖着走,两人则跟在后面吟诗大哭。

显然,张元想以此引起边帅的重视。不过,这类行为艺术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他只得黯然离去。

张元回到家乡后,又因持才傲物,被县令打了一顿板子。羞愤的张元“闻李继迁屡窥中国,遂西走”,下决心投靠西夏。临行前,张元路过项羽庙,“乃竭囊沽酒,对羽极饮,酹酒泥像”。然后高唱“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悲歌累日,大恸而遁。”

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张元的去国离乡是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斗争的。我们甚至能从张元先生落魄的背影中,看到当年张仪由楚奔秦的悲愤(张仪在楚被诬盗和氏璧愤而投奔秦国)和范睢由魏去秦的无助(范睢在魏被诬通敌卖国无奈投奔秦国)。

张元投夏的时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李继迁时代,有人说是宋仁宗景佑年间,也就是元昊建立西夏国前。

但李继迁逃亡地斤泽时张元跟随左右似乎有记载。

张元辗转来到西夏,但他还是“耻于自售”。于是,便继续以惯有的放荡做派来引起重视:在酒馆中酗酒终日,还将自己姓名提写在墙壁上。被西夏兵抓住后,他又讥讽李继迁使用汉名。这一次,上天终于眷顾了张元,正急需破宋人才的李继迁重用了他,并倚为首席谋士。

张元得到重用后一吐胸中不得志的鸟气,屡次为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出谋划策,大破宋军。

公元1041年,张元提出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在好水川之战中辅助元昊大败韩琦军,宋军名将任福力战身死,士卒阵亡高达七万多人。看到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张元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自得之意,溢于言表。署名时,张元还特地附上他在西夏的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随后,张元以灭宋为志,力劝元昊扩大对宋战争。张元指出,“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就是说以西夏军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进中原。同时,联络契丹,以契丹军进攻河北,则宋朝两面受敌,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党项夷狄读书人本来就少,张元脑子活络很快进入西夏高层;他向李继迁提出“依辽附宋,韬光隐晦”的立国方略,得到李继迁赏识;便就奔走于宋辽两国之间做外交融通诸事。

李继迁自立为西夏王后,张元以西夏大使身份驻跸过大辽契丹国;此次是第二次觐见承天皇太后萧绰,自然是轻车熟路。

张元40多岁年纪尖嘴猴腮加上一双老鼠眼,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奸诈猥琐之徒;萧太后凝视着越走越近的张元3人,心中似有不悦之意。

萧太后的不悦张元第一次出使大辽契丹国时就觉察到,这一次又来觐见萧太后;心中的不安比上一次更盛。

萧太后威仪之态不输给武则天,她尽管生于荒寒之地,却是一只美丽华贵的金丝鸟。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这首词是后蜀国王孟昶写给爱姬花蕊夫人的,用来形容萧太后的容貌和风姿更为妥帖。

金丝鸟萧太后对汉人不薄,可那是韩德让这样的帅哥;邪鼻瞪眼,尖嘴猴腮的张元入不了她的法眼。.lnㄚ.nt

然张元是西夏使臣,萧太后心中不乐意嘴上也不能讲出来;只是默默稳坐着盯看走过来的张元和另外两个西夏使臣。

沉默是萧太后的作派,狼性却是她的追求;狼是草原民族的图腾;萧太后更欣赏狼性的坚韧、顽强、合作和大无畏的残忍精神。

把残忍称作一种精神似乎跟和谐社会有点格格不入,其实缺乏残忍的民族是不会持续长久的。

米国嘴上大讲博爱、骨子里渗透的就是狼性的残忍才称霸世界上百年,稍微发现有被超越之虞;便就使出胡萝卜加大棒进行打压,1000多年的大辽契丹国萧太后何尝不是这样?

狼的残忍是先天决定的,要是真有上帝的话;那么狼就是上帝的宠儿,上帝赋予狼杀伐决断弱肉强食之权利。

狼有铁一般的纪律,在狼的字典里没有背叛二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