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8章:汴梁(1)(2/4)

》是怎么来的。它的作者孟元老出身官宦家庭,自幼就随着父亲在各地游历。后来在宋徽宗年间随父亲来到汴梁,在那里长大成人。纨绔子弟嘛在那样一个繁华红尘中,自然是见识了各种好东西,享受到了各种荣华艳福,可谓风流倜傥。直到金兵南下,汴梁失守,孟元老也就只能逃亡南方,曾经的温柔乡也就不复存在了。当他逐渐老去的时候,每当想起当年在汴梁的生活,那种心情,我们可以想象。所以他就写下了《东京梦华录》,记述当时的繁华情境,为的就是让后人能够一睹当年的风采。

孟元老在这本书的序里写:“黄帝曾经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我今追念故都,回首怅然,难道不是华胥之梦醒吗?故而取书名为《梦华录》。”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观察宋朝生活的窗户。

《东京梦华录》里,一共涉及到的美食有300多个品种。

光拿下酒菜来说,当时流行的有百味羹、新法鹌子羹、二色腰子、旋索粉、玉棋子、货鳜鱼、沙鱼两熟、紫苏鱼、夹面子茸割肉、胡饼、炸蟹,等等等等。

从食材上看,肉、蛋、禽、豆、内脏、野味、河鲜、海鲜等都已经开发出来入菜。

而让中国屹立于世界餐饮界的高超厨艺,如溜、炒、酢、烧、蒸、煮、卤、腊、煎等都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炒,宋代人喜欢爽脆嫩滑的口感,这就必须要用到高温爆炒的手法。而炒这种烹饪方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传统的日本料理里面就没有炒这种烹饪法,像天妇罗这种炸出来的食物,也是要到16世纪受到欧洲的影响后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古代日本没有制造耐高温的铁锅的技术,同时食用油在当时也很贵,一般人用不起。所以对照之下,别小看炒这种烹饪法,它一是需要科技实力,二是需要经济实力。

那么接下来,吃的东西不缺,但宋代人去哪儿吃呢?这就要说到宋代的酒楼。这里面最具传奇性的地标建筑是白矾楼,也就是后来的丰乐楼。《东京梦华录》里描述,白矾楼在宣和年间增修成三层楼,这个建筑群一共有五座楼高耸相对,各楼之间有飞桥与栏槛,或明或暗互相通连,装饰有珍珠门帘、锦绣门楣,在灯烛下闪耀晃动。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白矾楼在每一条瓦垄上都会放一盏莲花灯,那景象可谓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宋代的高官名流,很多都会到这里来饮酒作乐。甚至是宋徽宗那样的皇上,也经常带着京城名妓李师师来吃饭喝酒。而当时像白矾楼这样的酒楼,在汴梁一共有72家,它们的门口都有彩帛装饰的楼门,进店之后后呢,则是一条百余步的主廊,南、北天井两边的走廊旁边都是小包间,包间装有吊窗,摆放花竹盆景,门口挂着垂帘绣幕,方便客人召妓陪酒调笑。

那么每到晚上的时候,灯笼蜡烛上下映照,非常热闹。除了酒楼呢,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饭馆,这里面有川菜馆、南方菜的饭馆和瓠羹店,每个饭馆都有厅院和东西走廊,客人落座后,就像今天一样,服务员会拿着筷子和菜单.挨个问客人点菜。

酒楼的营业时间很长,不论风雨寒暑都会开业,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通宵达旦。那时候已经很有服务意识,吃饭过程中会有中年妇女为客人斟茶换汤,还有专门的行当在酒店里随时给客人跑腿,比如给他们买东西、召神女、送取钱物等等。在最高级的酒楼里,浓妆艳抹的神女们会站在走廊的廊檐下面,等待酒客的呼唤。还有更下等的神女,不经过召唤就会主动到酒桌前唱歌,客人可以随意给她们一些零钱之后,让她们离开。

说完了吃,我们再来聊聊户外活动。可以理解么,这经济一繁荣,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就会旺盛,所以汴梁人就很会玩。《东京梦华录》里回忆:开封的主干道御街,从宣德楼一直通向南面外城,宽200多步,有砖石镶嵌的御沟,沟里注满河水,种植莲花,御沟岸边种植桃、李、梨、杏等多种果树,不同的花错杂开放,在春夏之间,远远望去就像锦绣一般。城外也有好去处,附近都是园圃,百里之内没有闲置的地方。那些园林亭榭,都允许游人进人赏春。每年过完元宵节,天气转暖时候,春色遍布郊野,开封的市民们就陆续出门:仕女们的车轮缓缓碾过草地,马儿欢快地长嘶。举目四望,秋千上都是仕女欢笑,草地上是男人们的蹴鞠。而皇家的园林金明池和琼林苑,每年三月初一也是向百姓开放的。在金明池里,仙桥上有人来往,凉伞翠盖相接于路,十分热闹。金明池东岸呢,有酒食店铺、赌博、各种技艺表演场所。而金明池的西岸,垂柳轻拂水面,芳草铺满堤岸,游人稀少,来这里的大多数是钓鱼的:钓鱼的人先买池苑的牌子.钓上来的鱼以高于市面价一倍的价格购买,还可以在池边现场烹调。富贵人家则是乘双缆黑漆平底船,上面挂有紫色帷帐,带着家中的乐伎来金明池游玩。普通百姓也可以租船来玩。所以几乎整个春天,汴梁人都在玩乐,即便是刮风下雨,游人也是不断。

到了浴佛节后,七十二家酒楼开始出售新鲜的青梅煮酒。开封人都要品尝新鲜的青杏,吃刚采的樱桃,再一起喝上两杯。比较安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