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胜者为王(1/2)
张邦昌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邵武的军府师爷陈世明不知太宰大人去了哪里?
原来,在京城保卫战胜利之后,金国皇帝完颜晟提议让大宋朝廷派人北上金国的黄龙府,商议并签订停战和约,可派谁去好呢?钦宗想来想去,也想不出究竟派谁更适合。
就在此时,广平郡王赵构主动请缨,说他非常愿意为大哥赵桓分排除困难、忧解愁。
九弟赵构主要是因母亲韦贤妃的身体抱恙而进京的,在钦宗皇帝的默许下,他奉旨谴责了一番李纲的行为之后,却并没有像其他的王爷一样,及时返回自己的藩地,而是留在了韦贤妃的“龙德宫”陪伴母亲。
韦贤妃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去大金帝国,连忙拉着他哭泣道:“构儿呀,金国乃虎狼之地,你到了金人的‘黄龙府’可就回不了我们大宋朝的卞京都,太上皇有二十七子,他宋钦宗又为何非要选中我的构儿去金国的都城谈判呢?”
“母亲,是您搞错了,皇上没叫我赵构去,是孩儿自己毛遂自荐的,说句良心话,大哥当皇帝,我赵构也总要做点像样的事儿来表示,好给自己留点儿当广平郡王的小小资本,要不在王公贵戚的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再说,孩儿是到金国谈判、签约,不是去金国当俘虏、人质,孩儿是大宋朝的首席代表,金帝还不敢把我赵构怎样。”
韦贤妃听此,满目泪水,她随即大声哭道:“一切皆是母亲无用,身份低贱,要是能像其他贵妃那样得到你父皇的宠幸,孩儿也不会像今天这样要前往金国给人算计,老天呀!我们母子的命又怎么会这般的苦哟……”
“母亲,您就别说了好吗?我赵构对自己的现状已是很满足的了,若跟平民百姓相比较,那可算是人上人。”
韦贤妃见儿子忒懂事理,脸上随即由愁变乐,她愉悦说道:“对对对,知足者长乐,我的构儿还真是长大懂事了。”
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极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宣和四年(1122年),赵构行成人礼,并搬到了母亲龙德宫之外的府邸来居住。
韦贤妃之前只是一个婉容,徽宗临幸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她的肚子很争气,一炮即中,十月怀胎便生下了九皇子——赵构。yu.et
母以子为贵,加上结拜姊妹乔贵妃的鼎力相助和皇后显肃郑氏的积极争取,宋徽宗很快就将韦氏从婉容升至为“龙德宫”的皇贤妃。
宋皇室虽说提倡母以子为贵,但同样也倡导子以母为荣,赵构因为母亲只是个皇贤妃,所以时常被皇后和贵妃的孩子们瞧不起,他好想改变这一切的一切,但要改变目前的窘境,就要有一番大的作为,若要有番大的作为,就必须有真正的本事才可以做到,于是,他开始努力奋斗,文的方面:他天天坚持练习书法、画画,武的方面拉弓射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
有一次,徽宗皇帝在新任总管太监邓应保的陪同下来到了龙德宫,见九皇子赵构在母亲的身边练习书法、画画,于是他近前偷偷一看,赵构仿照父亲的瘦金体和鸟禽之画竟然能跟父皇的一模一样,这让宋徽宗大跌眼镜。
见皇帝“啧啧啧”地不断称赞自己的构儿,韦贤妃连忙叫儿子在父皇的面前耍几下武艺,可赵构称自己脚筋扭伤,答应日后康复再予以表演。
徽宗连说很好,很好,他还特意嘱咐总管太监邓应保,要他多多关照龙德宫的韦贤妃和皇九子。
邓应保听后,频频点头,连连应诺。
宋徽宗深知赵构是诓言相欺,可他是善意的谎言,是为了照顾自己父皇的心情才这般说话的,他明了自己的父亲武行不通,这是其他皇子很难想到的,可赵构排行老九,又是贤妃所生,他要有所作为,实则难上加难,就是父皇也不能破了老祖宗立下的皇家规矩,否则,王公贵戚、文臣武将就会口诛笔伐且聚众闹事。
而赵构也有自知自明,作为三皇子的赵楷是多么卓越优秀,她的母亲是皇贵妃,父皇无比喜欢,况且,他作为人质,出使辽国,数年后才得以返宋,可他也无法与平庸的赵桓抗衡、对弈,这就是皇室和宫中的规矩,不按规矩办事,即便是皇帝也要被皇室和大臣弄得灰头土脸,下不了台面。因此,赵构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奢侈和幻想,他只是希望父亲也能像关照其他贵妃的儿子那样关照母亲只是个后宫贤妃的构儿,别让构儿给皇室和大臣们瞧不起,如是这般,他赵构也就心满意足。
让赵构臆想不到的是,父皇居然会退居二线,提前让大哥赵桓登基称帝,而父皇自己什么事情也不管,还以亳州烧香还愿为名,领着一大班旧臣南下逃跑。
且说,没能挡住金军一路南下的童贯大人,根据新帝钦宗的命令,前来京都汴梁当御敌留守,可一到汴梁,那些嘴巴不牢靠的皇宫妃子们,竟告诉他京都汴梁的真实情况,童贯晓然有变,故而带上心腹,骑着快马,连夜逃跑,可他拼命逃跑了两天两夜之后,才终于追上了太上皇。
而蔡攸则是自己作死,钦宗虽说不喜欢他,但也没想对他怎么样,在自己当上皇帝时,还特意将他升为正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