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泪湿襟衫2(2/3)
是高宗的表弟灵宝前来宣旨,张邦昌便知道,是赵构要他返京官复原职,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构是要他张邦昌成为自己的太太张美艳的父亲,已享受大宋建炎朝的国丈待遇,漂亮的女人就如同是漂亮的衣服,她跟性命和仕途相比,那简直就是微乎其微,想此,张邦昌连忙跪地,口呼万岁,接下了灵宝捧着的圣旨。
可形势突如其变,待张邦昌随太监灵宝刚刚赶到河南商丘时,高宗皇帝和太后孟氏在文武官员和勤王将士的保护下,一路往南逃跑,那张邦昌和灵宝自然也随在南下逃跑的队伍中。
这金人不讲信用,明明说好要等到我们建炎这边回信之后再起兵南下伐宋的,可现在还没到时间,他们就命令大军一路南下伐宋了。
金人为何要急着南下伐宋?这是因为完颜宗望的胸口不知被谁猛击了一掌之后,他找遍了医生也没有用处,没过多久便死在了自己的大帐之中,兄长完颜宗翰、弟弟完颜宗弼认定是姑姑完颜珠花和皇叔完颜晟为了消除异己而找来的汉人神道,暗使的拳头,他们要联合堂亲完颜宗干向自己的皇叔起事发难,为了转移矛盾,在弟弟完颜杲和妹妹完颜珠花的鼓动、怂恿下,完颜晟让自己的侄儿完颜宗弼领兵南下。
颜宗弼毫无顾忌地入侵、犯境,一路下来无人能挡。高宗本身就不想抗金,只是希望李纲召回的勤王兵马能够保护他南逃足矣,他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南宋政权,如果保护自己的兵马不够,就要像徽、钦二帝那样被金人掠去。于是(建炎元年),高宗在勤王兵马的簇拥下南逃扬州,金人却死死追赶,于次年兵锋指向扬州。三年,高宗从扬州至镇江,再至临安,又北上建康府(今南京)遂致书金人,表示愿意削去宋朝国号俯首称臣。金人哪里还会答应?他们拒绝高宗投降,再次向南挺进,而且誓言要“搜山检海捉赵构”。高宗则自建康而至镇江、临安、越州、明州、定海,直至乘船逃入大海。金人入海追击,因遇大风大雨且金军不擅长水战,只得作罢,无奈返回。
高宗的逃跑主义和利用奸臣陷害李纲的行径,激起民众的强烈抗议。李纲的罢相还引起了朝野的忿忿不平。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尤其是三朝老臣吴敏大人从自己的家乡赶来,他里力陈道:“李纲用他的军事才能,全身心的为宋朝廷出谋划策,一次又一次打败金兵,把毕生精力殚虑于靖康、建炎年间。而你赵构却不重用,反而听信谗言,加以贬谪,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如果还是李纲做主帅,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朝廷也不至于南渡偏安。因此,建炎用李纲则朝廷平安,用小人朝廷则危险,甚至要灭亡。这样的道理,你赵构不会不懂。李纲忠义,舍弃他就是丢弃了朝廷中兴之大才。谁人不喜欢过安逸的生活啊,可是不去抗争,一味和谈、妥协,朝廷就能平安吗?金人只会得寸进尺,永不安宁。然而李纲居相位仅七十五日,他的谋略还不见用,就贬谪了他,唯独相信于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话语,而且加以重用,就是钦宗皇帝都不会这样做的,你赵构是聪慧且有主见之君,这样的道理应该比我们更加清楚,陛下如果是昏君则大臣必然是奸侫,昏君、奸侫为政,朝廷哪有不倒之理?这样还有谁能迎回二帝?不迎二帝,岂不是无仁无义之人?便是苍天都不会容他。李纲虽然屡遭排斥,对皇家和朝廷忠诚之心始终不变,不给予重用将他舍弃是何故啊!你赵构若还不醒悟,振兴朝廷的大业将付之东流,民心也将离去。国家也将灭亡,你赵构的去处不会比二帝好多少,若重新起用李纲,大家同仇敌忾,赶走金兵直捣黄龙,救我二帝便指日可待。”对吴敏的呵斥,高宗没有言语反驳,他知道吴敏大人的威信如何,眼下也只能忍气吞声……
而汪伯彦、黄潜善则极不服气,建议高宗杀吴敏,高宗摇头叹道:“你们不觉得吴敏大人他说得对吗?”
见是这般,汪、黄也无言以对,只能看着吴敏离开高宗的大帐。
除了官员的不平,还激起将士、学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慨,人们纷纷上街游行,要求惩治投降派,恢复李纲职务,重新任用李纲,北上抗金,雪国耻、救二帝。
太学生陈东、布衣士子欧阳澈也上书:“潜善,伯彦不可任,李纲不可去。请高宗还都汴京,督师抗金。”陈东听到李纲罢相,毫无畏惧地两次上书,希望高宗尽早罢黜黄、汪,认为“欲复中原,以定大计,非李纲不可”,还正告高宗不应即位,说高宗即位便是野心膨胀的开始,就不会抗金救二帝,即使抗金也是为保自己的皇位而已。说高宗是个极为自私之人,把社稷和民众利益弃之不顾,如此之人不应为帝。还责问他日后钦宗归来,不知何以自处。欧阳澈还上书切责高宗“宫禁宠乐”(即沉湎女色)。保傀儡皇帝张邦昌。高宗被点到痛处,可也是事实俱在。要罢黜黄、汪,自己实在难以舍得,他们毕竟跟随自己多年,自己何以下得了手,又怎样向张美艳圆说。可如何消减将士、学生的怒火呢?他掂量过来,掂量过去,找不出更好的办法。不惩治一些人,大臣、将士、学生们的怒火便越烧越旺,勤王兵马就不会保护自己,那么自己的下场也就真的不如徽、钦二帝。
无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