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 深谋远虑 (二合一)(2/3)
大伤亡顺利返回关内。
无论在哪个时代,叛徒都是最遭人记恨的,赤斤蒙古卫临阵反叛了大明,必然会遭受到忠国公石亨的报复,首领阿速想要保全领土跟身家性命,没有也先兵马倚靠的前提下,就只能抱东察合台汗国的大腿。
“是,大汗!”
赛义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曾跟随着不花汗多次对抗帖木儿汗国的入侵,他瞬间就理解了对方的意图,抚肩领命之后就转身离开帐篷。
望着赛义德远去的背影,不花汗眼神之中却闪现过一丝紧张。虽然他在儿子跟部将面前表现的泰然自若,但实际上趁着也先回师东蒙古之际,去吞并关西七卫的举动,毫无疑问是火中取粟。
无论是大明,还是蒙古汗国,都属于东察合台汗国无法正面战胜的存在。可问题是不花汗受到汗国内老牌贵族的掣肘,还曾当面砍死一个他曾宠幸的畏兀尔贵族,这种行为给他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想要摆脱这样的处境,那么就得拥有极高的功绩跟威望,没有什么比对外战争的开疆辟土更能树威。
半个西域跟河西走廊,就是不花汗真正独权的踏脚石!
相距西域千里之外的漠南蒙古,沈忆宸率领着北伐军各路主将,正在给阵亡的漠南部跟山东卫将士,举行一场公祭仪式。
虽然漠南跟卫拉特蒙古边界这一战,明军这边斩杀过万赢得了最终胜利,但实际上是一场极其悲壮的惨胜。经历过这几天时间的统计下来,明军这边伤亡同样过万。
唯一比蒙古纳哈勒幸运的点,就在于作为胜利者有着打扫战场的资格,明军这边的伤员都得到了妥善的医治,将会大大降低受伤的死亡率。
至于蒙古那边的伤兵,比较严重的沈忆宸下令当场处决,这种方式看似残忍,实则是对重伤员的一种解脱。至于轻伤跟俘虏的蒙古士兵,沈忆宸没采取赶尽杀绝的屠戮模式。
原因并不是他心善跟软弱,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早就让沈忆宸领悟到了“慈不掌兵”这四个字的真谛。对敌人的仁慈,往往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
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就在于这次北伐的战略目标,不再是以往那种打击蒙古人的有生力量,相反是彻彻底底的征服灭亡整个蒙古汗国,让辽阔万里的北疆之地,成为大明版本的北庭都督府!
征服跟同化是两回事,就好比大明南疆的麓川,要单纯论征服了好几次,可没过多久当地土著就选择了反叛,然后再一次轮回大明征服的过程。
直到沈忆宸许诺定国公郭登永镇麓川,并且颁布法令准许麓川土著纳入大明户籍并参与科举,这才彻底解决了“华夷之分”带来的隔阂,从此麓川永为大明汉土。
草原的游牧民族,是一个比麓川更难征服跟吸纳的存在,并且北疆万里之地你也做不到什么种族灭绝。沈忆宸会采取刚柔并济的手段,对愿意归顺臣服的鞑虏予以表彰优待,对抵挡到底的“死硬份子”,直接采取肉体毁灭的方式。
只有恩威并施,才能做到把整个北疆同化吸收,留着蒙古人的伤员跟俘虏,就是为了削弱对方的抵抗意识。
不过对于沈忆宸救助鞑虏伤员,以及优待俘虏的行为,公祭结束后引发了韩斌跟丁逸林两人的不满。毕竟这群蒙古人手中,沾满了袍泽战友的鲜血,恨不得把他们大卸八块才能解心头之恨。
结果沈元辅不但不杀他们,还“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如何能忍!
于是乎在公祭结束之后,韩斌跟丁逸林两人来到了沈忆宸的营帐,对方正好在跟定襄侯郭登以及李达、冯正等将领,商讨着接下来的攻势。
见到韩斌两人此刻到来,以及他们脸上那股不忿的神情,不用说话沈忆宸都大概能猜到原因。
“说吧,你们有什么诉求。”
没有什么弯弯绕绕,沈忆宸直接询问这两人想要做什么,可能是过于直接,加上韩斌跟随多年有着一种敬畏感,他话到嘴边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身旁的丁逸林就没有那么多顾虑,只见他拱手质问道:“沈元辅,这场大战下来虽然是我们获胜,但郭指挥以身殉国,漠南部跟山东卫的数千将士马革裹尸。”
“造成这一切的是那群犯边的鞑虏,末将就想不明白,沈元辅为何不把他们全杀了,来告慰弟兄们的在天之灵,反而还救治跟善待这群畜牲,岂不是让弟兄们死不瞑目?”
这场反击战下来,伤亡最重的就是漠南部的兵马,丁逸林身为主将自然痛心疾首,满脑子想着朝蒙古人复仇。
特别是今日公祭结束,接下来要做的是想阵亡将士的家属报信,丁逸林都不敢想象这一个个家庭,该如何接受自己儿子、父亲、丈夫战死沙场的结果。
留下来的一群老弱妇孺,又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血债就必须用血偿,蒙古这群俘虏就应该一个不留,并且砍下他们的脑海筑成“京观”以儆效尤!yu.et
“放肆,丁都司,还有没有规矩了!”
定襄侯郭登看到丁逸林,这副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