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纷乱的准备(七千二!)(2/5)
,看他如此说便道:“先不要收网,盯紧些,把他的上线找出来。”
“是!”
……
张安平早就跟老戴对计划细节方面进行了沟通,这个计划中最关键的有两方面:
第一,战场的选址、防空部队的秘密调动;
第二,尽快圈定重庆防空司令部内可疑的对象,将可疑对象缩小到数人规模后,才能在放出消息后进行更精准、更有效的进行布控,从而找到奸细。
第一条由老戴亲自解决,也就只有他才能通过侍从室,秘密就近调动几支非重庆防空司令部所属的防空部队,张安平可没这个能力。
张安平趁着秘密准备第一条的功夫,伪装后以外援的身份进入到了郑翊所领导的秘密调查组,协助郑翊缩小可疑名单。
接连几日,张安平泡在防空司令部堆积如山的各种档案中,通过一次次的会议记录、军令记录等等各种资料,再辅以郑翊的调查组秘密查到的各种讯息,研究着各种可疑人员。
对具体情况打个比方,譬如防空司令部为应对日军的空袭,秘密调整了一个防空营的驻地,想要在日军来袭的时候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最后的结果是无功而返——这可能就涉及到泄密,但也有可能是日军更改了航线所致。
通常这种情况防空司令部内部也是要进行泄密调查的,即便得出个日军更改航线所致的结论,但总归是要有留下档案的。
张安平便是在这些复杂、纷乱的档案中寻找可疑的线索。
一连沉溺了三天时间,他终于将本就缩小的名单限制在了九个人。
尽管相比之前提供的名单只少了七个人,但对于整个秘密调查组的工作来说却要少一大截,效率提高了不止两倍。
郑翊看着张安平重新提供的名单,暗暗佩服张安平分析能力的同时,拿笔指着一个名字说道:
“这个人应该划掉吧?”
郑翊指着的姓名是一个唤作“赫尔·韦纳”的德国人,此人曾是德国顾问团中的一员,专门负责对德械防空装备的指导。
抗战爆发后德国人撤走顾问团,赫尔·韦纳和几位德国顾问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放弃在德国国防军的身份,选择以平民的身份帮助国民政府抵抗侵略。
甚至有德国顾问战死在了战场,就如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上校的冯·施梅林少尉。
也正是因为施梅林少尉的缘故,中国军人对留在国内的德国顾问非常的信任、尊敬。
郑翊这种生性怀疑一切的特工,看到赫尔·韦纳这个名字后,毫不犹豫的就要划掉,正是因为这种缘故。
但这个动作让张安平皱眉,他问:
“你是什么身份?”
郑翊愣了半晌才道:“军统局特工。”
张安平看着她不说话,郑翊被张安平看得发毛,迟疑了一阵后道:
“长官,我知错了。”
“调查奸细,只要是可疑人员,哪怕这个人是我,也绝对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只有证据才能洗清怀疑对象的嫌疑,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身份都不顶用。”
“我明白了。”
尽管被张安平教训了一通,但接下来的调查中,郑翊还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赫尔·韦纳这个德国顾问。
……
老戴的准备做好了。
“你小子这一次一定要争气啊!”
办公室里,戴春风叮嘱着张安平:“为了抽调防空部队,我可是用尽了人情,要是不能给你舅我长脸,我这张老脸就得丢得干干净净了!”
张安平拿着戴春风递来的部队名单,看得眉开眼笑。
老戴是真的给力,在重庆周边驻军防空部队优先供给重庆的情况下,愣是扒拉过来了一个防空团和7个防空营。
但张安平的笑没坚持多久就垮了。
因为他看到了这些防空部队的装备信息。
他原想着都是防空部队,这些防空部队在装备方面应该跟卫戍重庆的防空部队差距不大。
可事实却让他傻眼了。
这些防空部队比起卫戍重庆的防空部队来说,装备上的差距还真是中央军跟地方军的悬殊差距。
一个防空团外加7个防空营,能拉出来的防空炮只有可怜巴巴的四门,而这四门防空炮还都是四个国家制造的——张安平甚至怀疑这四门防空炮能不能用。
他们主要的防空火力是防空机枪和简单改造后的重机枪,防空能力究竟如何,老戴其实也没数。
所以他看到张安平脸色垮下来以后便问:“安平啊,这是除重庆外能拉出来的最大的防空力量了,你觉得有把握吗?”
张安平犹豫了一阵后道:“局座,我找位防空方面的专家问一问吧。”
他擅长的是情报,打仗他不擅长,过去经常利用骚操作来弥补这方面的劣势,以至于给老戴产生了一种错觉:
我外甥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