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曹操定策(2/3)
会觉得袁术好拉拢,这才派了太傅马日磾持节杖出武关,前往南阳欲说动袁术北上勤王。
杨彪作为袁术的姐夫,可是没少给袁术写信。
定然是这些书信之中有疏漏之语,让刘封给抓到了把柄。
不得不说,曹操、荀彧、戏忠、满宠俱是机敏聪慧之人,百伶百俐。
这一番交谈,竟然当真让他们给猜到了七若、志才、伯宁,你等觉得可有机会将扬州牧弄到手?扬州刺史也可。”
“万万不可!”
荀彧、戏忠、满宠大惊失色,同时劝说道:“此事断不可行?”
曹操脸色一沉,仔细思索起来。
夏侯惇却是一脸郑重的请教道:“三位先生,扬州乃鱼米之乡,又有大江之险,盐铁之利,我等就真的不能争取一下吗?”
若是换了其他人,荀彧等人或许三言两语就打发了,可夏侯惇却不一般。
众人都以为荀彧是曹氏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可实际上夏侯惇才是真正的曹氏二号。
因为兵权在夏侯惇手里,而且夏侯惇真正的长才是政治,可又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因此,夏侯惇一直起到代替曹操坐镇大本营的作用。
之前曹操想要谋取司隶校尉,为的也是夏侯惇,而并非是荀彧。后来在刘封的中介之下,得到了河南尹的官位,第一时间想到的依旧是夏侯惇。
荀彧对此也很清楚,所以他和夏侯惇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元让有所不知,扬州眼下已为刘子升所定,且刘子升在江东战无不胜,更听说其借着战事收拢人心,平衡地方。扬地江北二郡,更是大兴水利,清理田地,赈济灾民。如今传闻江淮五郡得刘备父子活命之恩,更有私建生祠淫祠之举。”
荀彧给夏侯惇认真解释起来,同时也是说给上首曹操听的。
“此时一个扬州牧、扬州刺史的虚衔又有何用?”
戏忠跟上续道:“扬州各地太守俱是刘备父子的人,即便是扬州牧也难以作为,且看刘正礼如今何在?”
满宠更是直言不讳道:“如刘正礼那般恐怕还是识趣了,若是我等前去,不消一年半载,恐怕就得埋骨于江东之地了。”
夏侯惇悚然一惊,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上首曹操也把这番建言听了进去,也觉得自己的心腹们所言不虚,于是他换了个角度问道:“既然如此,那不如借此机会,罢免杨彪可行否?”
别看杨彪是太尉,可杨彪身上含权量最高的职务并非是太尉,而是录尚书事。
东汉时期的体制已经和西汉截然不同,三公本身的权柄已经被尚书台所替代,所以单纯的三公职务,其实是荣耀居多,而没有实际的权力。
可如果三公加上录尚书事,那可就不得了。
这意味着可以直接参与尚书台的事务,甚至还能压过尚书令一头。
当然了,在原本的时空里,荀彧任尚书令,曹操以镇东将军衔录尚书事,后又出任司空录尚书事。
杨彪仅仅只是稍微给了曹操一点脸色,就被曹操给罢免了。
按照东汉官场体制,三公之中,太尉大于司徒大于司空,录尚书事大于太尉。
按照这个规矩来说,太尉录尚书事的杨彪是要高于司空录尚书事的曹操的,可结果却是不堪一击。可见到了许都时期,还得加入一个新的属性,那就是兵权大于一切。
眼下天子手里还有千余精兵扈从,外面近有杨奉、韩暹、张杨,远有袁绍、刘表、刘备父子作为制衡。
曹操看杨彪不爽很久了,却还是没敢动手,心里无非就是忌惮各路诸侯,其中最忌惮的就是刘备父子。
眼下刘封跟杨彪闹僵了,岂不恰好就是罢免杨彪的大好时机?
听到曹操这个问题,荀彧三人反应各不相同。
荀彧低垂眉眼,保持了沉默。
戏忠眉头紧皱,欲言却又止。
满宠神情一振,跃跃且欲试。
曹操将三人的表现尽收入眼底,却故作不知,转身坐了回去。
“杨彪老贼,素来与我不和,我每有改革,其必中伤阻挠。我倒非是为了自己,实忧心于国政也。”
曹操自顾自的说着:“如今老贼与刘子升亦生芥蒂,正可借助子升之力去之!”
荀彧沉默不言,戏忠看了一眼满宠,发现这个兖州佬已在摩拳擦掌,不敢犹豫,赶忙开口道:“主公,忠有一言。”
曹操暼了眼戏忠,点点头:“志才何言不可直说。”
满宠被戏忠这么一打断,暂时也停歇了下来。
戏忠正色道:“主公所谋,并非不可行,只是以忠之见,宜当顺水推舟,若是过于急迫,恐会反受其累。”
曹操细思了片刻,赞许的看了戏忠一眼:“志才所言甚是,甚合吾意!”
随后,曹操当即决断道:“既是如此,明日一早,我先入宫求见天子,为子升请功!”
散会之后,曹昂带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事档案
觉醒前世记忆,以天帝修为赴三年之约
叶寒姜晓璇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开局暴揍假少爷,我的直播间全是神兽
草草鸟事
机甲定制大师
深宫娇后
数学教授重回日常
我能复制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