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富贵还乡(2/3)
他使了个眼色。
刘熙宛如被点燃的炮仗一般一下子站了起来!
这动作把鄯善王比吓了一跳。
他回过神来立马问道:“不知大王怎么了?可是酒菜不合口味?唉,西域物产就这样……大王以后在海头城,还需多多习惯啊……”
“本王是不是对你太讲道理,太讲礼仪了?”刘熙怒冲冲地质问道。
“啊……这从何说起啊?”鄯善王比愣住了。
“称我大王!”刘熙怒气不减,“自见面之后,你便一直话中有话——我还当你不知道,是我汉室不远千里派兵来驱逐走鲜卑人!”
“不敢!不敢……”鄯善王连连推托。
“既然不敢,那就是以为本王这个大汉的琅琊王软弱可欺吗?”刘熙靠近鄯善王,年少的身躯在比看来宛如天神,“记住了,我,汉琅琊王也!”
刘熙的话说完,场面一时安静。
未久,鄯善王比便匆匆离开了。
刘熙有些担忧的问刘范:“兄长,鄯善王不会恼羞成怒,回去后带兵回来报复吧?”
“他不敢。”“那就好,这样就不用现在把他杀了。”
刘范:???
……
时值六月,在夏收夏种之后,刘辩的车驾再度出巡。
在何太后同刘辩说了她想归乡的愿望后,刘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其实严格来说,最好的出巡时间是十月,那时候事毕农闲,皇帝出巡本就是给天下人一个观看天子的机会,正常来说行在都是欢迎百姓在道旁迎接的,虽然这种迎接很有可能会变成政治表演。
上次出巡冀州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刘辩专门下令免了这些,就连他自己接触斗食佐史和平民百姓的时间都很少,更多的是采风使来做这桩事。这一次,刘辩打算和他去开封县的时候一样,更进一步的深入民间。就是不知他还能否遇到下一个赵义。
在出发前,刘辩便下了诏书,宣布此行南阳的目的是“以宣声教,考同遐迩,解释怨结”。
说人话就是南阳作为光武帝的帝乡,老牌豪族众多,在度田之时很是被针对了一番。豪族和百姓都民,刘辩此行就是为了宣扬皇恩,消除民怨。
当然啦,顺路去太后的家乡、南阳的郡治宛城,那自然也在便宜之中。
南阳郡毗邻河南尹,来往其实很方便,待到六月中旬,刘辩便抵达了宛城。
论起来,不止是何太后,就连何苗都好多年没有回到宛城了。
倒是何进行踪比较自由些,数年来回来了好几趟,这一回更是在刘辩的行在出发前就已经在宛城准备了。
也因此,在抵达宛城之后,刘辩和随行官员的住处早已经安排妥当了。
而回到自幼长大的家中,何太后兴致盎然,带着刘辩踏遍了宅院各处,向刘辩介绍着她小时候发生的趣事。
顺便弥补一下她未能陪伴刘辩童年的遗憾。
说着说着,何太后忽然想到了把刘辩养大的史子眇,她问道:“自从史道人云游之后,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我儿可知史道人在哪里?”
如果说最开始刘辩还可能偶尔会担心史道人突然出现,那么到后来,他早就已经无所谓了,而且在刘辩的印象中,史道人是个聪明人。
可他的确没有听闻史道人的消息。
“当年阿父还曾下发文书,想要寻找史师加以赏赐,可最后却没有下文……”
“他不会……”何太后想到了某种可能性,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随后她才说道,“应不至于,史道人是得道高人,定能逢凶化吉。”
觉察到何太后内心深处还在纠结刘辩年幼时的事,刘辩说道:“阿母放心,回头我便让有司刊发邸报,再寻一寻老师……老师云游这么多年,说不定想安定下来了呢?”
何太后嘴角含笑应下了:“这么多年了,我还一直没有机会当面向他道谢,把你教养得这般好。”
“嗯,会有机会的……阿母,去下一处看看吧……”
“好。”
……
除了陪伴何太后之外,刘辩没有忘记自己来南阳的另一项重要目的——数日后,刘辩于道所幸见吏,劳赐省事毕,步观行部署,不用辇。于是南阳官吏皆欢颜。
接下来,他的下一站是光武帝的旧宅。刘辩来南阳不可能不去此地祠之,而旧宅所在的蔡阳县还在宛城的南面。
与此同时,在出巡道路中的义阳县的一处乡里,正有一个妇人迈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了一处院落。
“阿嫂,听说了吗,天子要路过我们这去蔡阳县……我刚从亭长那过来,说是还是十来日天子就来了,到时候让我们都去路边看呢!说不得还有赏赐!”
被唤作阿嫂的妇人瞧着起码五十来岁了,听到妇人来了,很快就从屋里端了一盘糕点出来,最先说话的妇人也不客气,不用招呼就给自己倒了一碗水,显然双方的关系很亲密。
“到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