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9章,落水(2/3)



“说。”

“是,这次……”

“果然如咱家所料,又是那群文官。”

魏忠贤想到,当初张瑞安扶灵回乡,临行前暗中提醒对天顺帝防护,这二三年间也挡下不少明枪暗箭,可就如那些阴沟里的老鼠所说,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终于还是遭了暗算。

“杀!”他呷了一口茶水,吐出此字,可想而知,今夜京师必是人头滚滚。

等这人出去,又有密谍来报:“文官……串联……瞩意信王……”

“信王,先帝第三子。”魏忠贤眯起眼睛,似在思索,手中茶盏缓缓旋转,最终重重放下,闭目道:“派出人手保护,信王若有差池,你们提头来见。”

“是!”

……

宫中。

天顺帝已到了弥留之际,神色苍白,并未召见群臣,选什么顾命之臣,只让弟弟信王、魏忠贤进来,左右扶起,踱步来到门口。

“皇弟,你看朕为君十载如何?”

‘只好书画,不理朝政,致使大权旁落,宦官当道,一手遮天,吏治败坏……’信王暗暗评价着,表面却道:“皇兄知人善任,辽东鞑子十年不得入关,有大功于社稷!”

天顺帝看向信王眼睛,问道:“皇弟此言真心否?”

“自然真心。”信王眼中闪过一抹慌乱,避开目光。

“唉!”

天顺帝轻轻一叹,多年皇帝,怎能不知人心?信王不说他勤政怠政,不说吏治如何,只说辽东,大概是没有理解苦心,此时到了弥留之际,他脑袋却愈发清醒,掰碎了给这个皇弟分说:“辽东胜利只是表象、结果,背后关要,在于魏厂公不伤民的情况下,找来银钱,供给辽东军饷,提拔有能力将领,方有此功……”

“奴才不敢居功,多赖陛下支持……先帝、陛下之恩,奴才旦夕秉念,一日不敢或忘。”魏忠贤没想到天顺帝如此理解自己,热泪眼眶,跪下连连磕头。

‘惺惺作态!’信王看到这一幕,却是心中冰冷,他在封地,都能听到魏忠贤有五虎、十孩儿、四十孙为虎作伥,更耗费民脂民膏在各地修建生祠,常常为大夏有此毒瘤痛心疾首。

只能说,魏忠贤的那些党羽,的确大多不是什么好东西,魏忠贤贪,他们跟着贪,不过,唯一好的地方在于,知道什么钱能贪,什么钱不能贪,如赈灾款项,十分中能有八九分落到实处;若是其他银子,十分中,就只能有二三分了。

——当然,这比起九成九文官,已然不错了,大多数文官真是雁过拔毛,十分的款项,能三四分落到实处的都算是有良心的。

至于修建生祠,在京师中的生祠,因为香露、肥皂厂坊高福利的关系,百姓还基本算是真心,大夏各个地方的,这就是下面人有意讨好魏忠贤了,魏忠贤出于虚荣心理,还有自恃功劳,没有阻止就是,这也的确耗费了不少民脂民膏。

不过,还是那句话,量一国之物力,一个人能用多少?能贪多少?相对魏忠贤发挥的作用,总体来说,此人存在还是利大于弊。

——这就够了,对上位者来说,善恶从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用。

只是这些,如今的信王还不太能理解,这也正常,他并没接受储君教育,如今思维中,好就是好,恶就是恶,信任一个人,就极度信任,一旦对一个人产生怀疑,就毫不留情。

而对于魏忠贤的印象,因为三年前就被文官集团盯上,潜移默化影响,如今魏忠贤的恶、贪深入心底,下意识对魏忠贤防备,来到宫中,多疑的性格,让他都不敢吃宫中东西。

只是,他却不想想,以魏忠贤如今的势力,真要动他,他还能活到现在?

“朕好书画,嬉于政事,从这一点上说,朕不是一个好皇帝……”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到了此时,天顺帝并不讳言自己的短处,并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皇帝’,可也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解释:“朕深知,大夏连绵天灾,外有辽东鞑子觊觎,内忧外患,如一个沉疴老人,缠绵病榻,这种情况下,实不宜大动,如若过于激进,如吞虎狼之药,大可能一命呜呼……皇弟,你将来若是不知如何做,那就什么也不要做,如此,大夏也还有数十年国祚。”

这是真心话,并且他还是少说了,维持当前形势,拖个一二十年,辽东鞑子都能拖死,到时,就算天灾持续,缝缝补补,也能再维持几十年……

他还发现:江淮之地工商业繁荣,若是更进一步发展,当能大大充实国库,到时,说不得就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若是天灾减轻,再遇到一两位不折腾的皇帝,说不得还有中兴之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不胡乱折腾,故而,天顺帝方才有此叮嘱。

“自朕登基以来,朝事多赖魏厂公……”天顺帝看向信王,嘱托道:“皇弟,魏厂公恪己忠贞,可济大事。”

如同当初洪泰帝对他所说,他将此言,今日又告诉了信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神级女婿 独宠傲娇王妃 狂龙出山 十三骇人游戏 冥妻往事 宠文炮灰逆袭难 红楼之凤栖梧 失落的古籍 器战 新婚夫妻在六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