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休养生息(2/3)
赋税。>
虽然新田要三五年才能有正常的收成,但免除一年赋税已经是刘基能尽到的最大的努力了。毕竟现在是乱世,还要打仗的嘛!>
十月,江水北岸的部分地区开始收获晚稻,但数量不多,刘基最后收到手中的有3万石,但聊胜于无,至少今年冬天不用发愁。>
同时,庐江女子织造局也完成了第一批官办“吴锦”的织造。>
刘基将之命名为“舒锦”,因为是在舒城内织造的。>
从八月到十月底,织造局的女工们一心纺织,所以才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织完第一批布。>
其实普通百姓家中织一匹布,通常只需要十几日时间。因为妇女不仅要织布,还要做饭,兼顾农活等。而且普通百姓家中妇女熟练的三五天就能织一匹,手生的可能要几个月。>
织造局当然和寻常百姓家不同,女工们每天就一件事——织布。>
所以刘基让他们织出来的不是日用品,而是奢侈品!>
第一批“舒锦”并不多,只有两百匹,但质量非常好。女工们以庐江随处可见的风景花鸟、荷花池塘等为图案,织出来的“舒锦”锦纹秀丽、格调高雅,栩栩如生。连刘基都忍不住想立刻拿几匹回家让人做成衣服。>
显然,舒锦不是寻常百姓用的素布,于是刘基找来舒城本地豪右家族的代表,问他们愿意以多少价格买这些“舒锦”。>
士绅豪右们加了舒锦都很惊讶,没想到刘基官办的舒锦尽然都是品质如此之高的精贵布匹!>
这批舒锦随即迎来哄抢,价高者甚至出到每匹舒锦四千钱的程度,最后刘基让豪右们认购了一百五十匹,换来五十二万钱!平均一匹舒锦约三千五百钱!>
这五十二万钱中的45万钱作为薪水发放给两百位女工和管理织造局的官吏。刘基相信他们能够为舒县的经济带起一波活力。>
剩下五十匹舒锦,刘基留了二十匹给织造局的女工们平分作为奖金,还有三十匹则被刘基“中饱私囊”拿去自用和送人。>
锦官何尝不是一种增加国家税收和刺激经济的手段啊!难怪诸葛丞相大力兴办蜀锦。>
而且这种方式士人和百姓都不会反对,毕竟谁又能拒绝漂亮衣服呢?>
之后一月,扬州牧刘繇和各郡太守都收到了刘基从庐江送去的舒锦,刘繇因此称赞他治理有方。>
在尝到第一批舒锦的甜头后,刘基与张昭商议趁着这个冬天扩建织造局,争取将女工人数扩张千人,这样明年春夏秋三季能出约五千匹舒锦。按现在每石粮食一千钱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2万石粮食的产量。>
除了庐江女子织造局,刘基的皖县官铁也办起来了。这得多谢刘基未来的老丈人桥邕,作为皖县本地大族,桥邕替刘基提前拜访当地各豪右,安抚他们的情绪,言明官府并不禁止私铁。>
因此,铁官上任当天才没有闹出大事,不过刘基清楚,等到自己的官铁开始售卖民用铁器后,皖县的士绅还是会闹事,到时才是最终考验!>
另外,刘基让百越督祖郎用财宝与百越豪酋交换奴隶的事情也在稳步进行,从九月开始,祖郎每个月月初都会从丹阳郡送来数百百越土人,还贴心地配了会说百越土话的翻译。>
为了防止这些土人聚众闹事,刘基将他们分散到庐江的十个县,让当地长吏将他们造册入户,并叮嘱地方长官教会他们耕种,这个事情将来会作为吏治考核的评判标准!相信各地长官们会用心去做这件事的。>
虽然目前这些百越土人仅有千余人,但这项政策持续几年,最终也会为刘基带来数万民力。人口在封建时代就是国力的象征啊!>
过了十月,刘基发起自己任内第一次徭役,让闲在家里造小人的百姓们出来修筑运河,疏通河淤。>
因为刘基干的是正事,所以百姓们没有怨言。>
汉代人们用《考工记》补全《周礼》的《冬官》一篇,其总叙第一句便是:>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这就给冬季应该做的事定调,即冬季应该做的是“工事”。>
在冬季修建运河,治理水道,打造器具,这些都是合乎天理的事情,况且刘基不是大发徭役,只是正常的徭役,所以百姓们都不反对。>
一项项温和的新政慢慢执行,庐江郡在刘基治下迎来了一波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同时刘基还上书刘繇,建议他废除自桓帝以来的各项苛捐杂税,按照两汉开国时的古制,只征收口钱和算赋。至于什么户赋、刍稾税、更赋、献费、船费、车费等一并废除。>
张昭称此为“托古改制”!>
刘基的建议得到了别驾是仪、治中步骘等大臣的大力支持。>
因为这些税费他们这些士人也是要缴纳的,刘基的这项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