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博弈(2/3)
周瑜一眼就看穿孙策的疑惑,笑着解释道:“伯符,你这是贪心了。我军兵少,又如何能同时攻汝南和庐江两地?”>
孙策恍然大悟:“公瑾所言甚是!”>
然后他又问:“若此人回救后方呢?”>
周瑜冷笑,挥手抹去案几上水渍:“那此人确乃无能之辈!伯符当让六安守军衔尾追击,阻挠其归途。同时兵出大别山,前后夹击,其必败!”>
孙策拍手喝彩:“好!不愧是周公瑾!那我就依此行事!”>
于是二人集结兵力攻打安风和阳泉,终于在四月底彻底占据庐江北部三县。>
到五月初,当他们得知是刘基来接替陆康后,周瑜对保有庐江北部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不过孙策倒是兴致勃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瑾,那刘基不过一小儿,有何惧哉?”>
周瑜只道:“伯符且依计行事,莫轻举妄动。”>
孙策拍着胸脯道:“我明白,大业为重,公瑾你就放心吧!”>
……>
且说于麋这边,他受刘基之命,携解烦卫右部左曲的五百剑盾材官到龙舒县。>
之后亲自领着二百人沿大山小心探索,果不其然,在靠近潜县的山道上发现了孙策军修筑的临时堰堡!>
堰堡尝尝是军队在山间修筑的要塞,简单的就是用石头木料搭建一道矮墙,再在墙后搭建一个平台就成。复杂的可以用木料、石块筑成完整的堡垒。>
连绵的堰堡再配合城关和狭窄的山道,构建起一整套的防御工事,此所谓一夫当光,万夫莫开也!>
这里山道狭窄,并排只能通过五六人。所以于麋先派一个屯(五十人)上去试探。>
这个屯的屯长领人举着盾猫着腰,小心翼翼地靠近堰堡。>
走到还有五十步时,堰堡里的人张弓搭箭,一小片箭雨落在解烦卫头顶!>
还好众人都举着盾牌,穿戴着盔甲,并无一人受伤。>
然后他们继续顶着孙策军的弓箭推进,很快就到达堰堡的矮墙下。堰堡上的守军用长戟、木棍在矮墙上攻击他们,解烦卫们手里拿的是3—4尺的环首刀,根本够不着上面的守军,只能举着盾牌防御。>
攻打堰堡的屯长见状,灵机一动,对士兵们吩咐:“四队五队,准备投矛!”>
解烦卫右部是刘基按照西方罗马军团的样式打造的,每个士兵除了短剑和盾牌,还装备两根投矛。>
但其实这种配装军队的方式大汉也有,西凉马氏麾下的羌人义从也常随身携带投矛。>
马超助曹操攻打袁绍时能够大破袁军,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冀州兵不熟悉羌兵的战法。>
(另外马氏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世家,某新三国里马超披发左衽的胡人形象真的辣眼睛!)>
说回投矛,这东西真的是既好用又便宜,制作简单,杀伤也可观,很适合冶铁技术落后的蛮夷部落。>
攻打堰堡的解烦卫后排,有二十人取下背后的投矛,握在手里。>
屯长一声令下:“投矛!”>
二十名解烦卫对准堰堡墙头掷出短矛!>
墙头守军见到投矛飞来,反应快的马上卧倒在地。反应慢的就倒霉了,直接被投矛贯穿躯体,眼看是活不成了。>
但其实这一轮投矛并没有杀死多少守军,只有两个倒霉蛋被射中。>
因为投矛的精准度低下,要完美的击中目标非常难。>
而且投矛的二十名解烦卫顾忌前方的友军,所以瞄得比较高,大部分投矛都射鸟去了。>
不过屯长让士兵投矛的目的不是杀伤守军,而是为前排的将士争取爬上堰堡的机会!>
最前排的五名解烦卫立刻放下盾牌,开始爬墙!身后的袍泽也用力推他们的脚和屁股,众人齐心协力,立刻有三人爬上墙头。>
放眼望去,堰堡后竟然同样有数十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
爬上堰堡的三人鼓起勇气,跳入堰堡,其中一人更是不要命的直接用身体扑向堰堡里的守军,瞬间砸倒一片,但他也马上被一拥而上的守军用环首刀刺杀。>
另外两人挥舞环首刀,不要命的冲杀,身上的铁甲为他们当下无数袭来的长戟和剑刃。>
然而敌兵势重,他二人也很快倒下,血流不止……>
但就在他们倒下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有解烦卫爬上墙头,然后不要命的冲向敌军。>
原来于麋在看到己方士卒爬上堰堡后,直接下令全军押上,剩下一百五十人也加入战斗。>
守卫堰堡的孙策军很多都是新入军的流民和游侠儿,并不是孙策麾下最精锐的孙坚旧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