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联络(1/2)
茶宴结束后,诸葛亮、向朗、徐庶三人留在了军营中,开始帮助刘基处理军政要务。>
孟建、崔钧二位告别后去往他处云游,诸葛亮断言他们应该是往扬州去了,因为孔融、许劭等人在丹阳讲学,二人想去看看。>
习承业、蒯祺、庞统、庞山民四人依靠各自的手段返回襄阳,前去帮助刘基游说襄阳各家士族。>
路上,庞统问习承业:“习公,习玉介而今在刘刺史麾下担任何职啊?”>
习承业回答:“刘刺史任用玉介为别部司马,在军前效力。”>
庞统想起那位有过数面之缘的习氏郎君,乐呵道:“习玉介不爱经义独爱兵书,如今倒是随了他的心愿!”>
习承业亦笑曰:“哈哈,可惜吾这侄儿虽有镇抚地方之能,却永无登堂入室的机会咯!”>
随后,二人又谈起时事。>
庞统侃侃而谈道:“观今天下大势,刘正礼父子割据南州之势已成。然袁绍割据河北,其侄高干伸展河东。若袁氏能先图取并州,再结好羌胡,纵使曹孟德挟有天子,刘正礼纵横三州,恐怕都非其对手呀!”>
庞统此言,隐有告诫之意。他想让习承业明白,刘繇父子现在虽然看上去声势很大,但从硬实力上讲,终归难胜袁绍。>
习承业闻言,面露沉思之色,良久,他才舒展眉头。>
习承业回应庞统:“‘凤雏’之见高远!不过以吾观之,右将军仁德好士,刘刺史天赋异禀,胜袁本初、刘景升远矣!”>
庞统听他这么一说,当即拍手认同道:>
“是极是极!习公所言正是在下所想!刘景升覆灭在即,姑且不论。>
“彼袁绍本初,以长子谭为青州刺史,次子熙为幽州刺史,而又使侄儿高干任并州刺史,独留三子尚于邺城,此正是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祸根……深埋呀!”>
最后,庞统更是斩钉截铁道:“吾料袁本初必败!”>
习承业听庞统一番论述,深表认同。>
同行的蒯祺和庞山民都在一旁默默听他二人谈论。>
不过二人不说话的原因却不同,庞山民只是单纯觉得有庞统说话就行了,而蒯祺却是对经略之事不感兴趣。>
蒯祺虽出身名门,却对王业经术没有兴趣,若非蒯氏因他与诸葛亮有姻亲,所以遣他随诸葛亮入刘基大营,今日他怕是不会来。>
四人就这样沿着城郭外沿一边走一边聊,好似襄阳无有战事一般。>
知道四人身份的,见此情景想必也要感叹一声:世家啊!>
四人一路走到襄阳西面靠近沔水的地段,城墙上的守军看见他们后,无需四人言语便有军士降下三个结实的竹篮子让四人上城。>
入城后,四人先各回各家告知家中长辈今日之事,然后又相约来到蒯府面见蒯良。>
自前些时日蒯越和刘琦逃亡宛城后,而今蒯氏便由蒯良担任话事人。>
蒯祺亦是受了蒯良之托随诸葛亮去见刘基的。>
所以,襄阳世家中“带投大哥”其实正是蒯良!>
这位曾经被刘表赞许为“雍季之论”的谋士,恐怕才是刘表麾下看事情最透彻的人!>
待庞统、庞山民、习承业二人随蒯祺进入蒯府后,他们发现堂内还有一位熟面孔,而且此人威名还不低!>
庞统和习承业来到蒯良和那人面前拱手道:“蒯主簿,韩从事!”>
没错,堂内多出的那人正是被刘表强征为荆州从事的义阳高士——韩嵩,韩德高!>
韩嵩虽然不是荆州本地人,但他的名望却不在庞德公、黄承彦等荆襄名士之下!>
韩嵩不怒自威道:“士元,山民,习君,别来无恙否?”>
庞统三人恭恭敬敬地回复,然后和蒯祺一起站回堂中。>
蒯良和韩嵩二人就让四人站着将今日在刘基大营中的所见所闻述说一遍。>
习承业自告奋勇地为二人讲解见闻,不仅将刘基等人说过的话全部复述,还将军营中的情况都一一告之。>
蒯良和韩嵩频频点头,对刘基有了较之前更深刻的认知。>
而当习承业背诵起刘基赠予诸葛亮的诗后,韩嵩更神色肃穆地评论道:>
“刘正礼元子以明君、神龙、麒麟自比,其志不在小,莫非我大汉又要出一位世祖光武?!”>
蒯良则沉思良久,最后与韩嵩道:“韩公,我蒯氏主意已定,迎奉刘刺史!”>
韩嵩搭话:“如此,大如蒯氏、庞氏,小如习氏、向氏,皆已转迎刘元子。黄承彦公又嫁女与卧龙,蔡、黄、庞、蒯四望独蔡氏与刘景升骨肉相连,这襄阳城,要变天啊!”>
蒯良微微一笑,用修长的指头转动手头的玉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