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许都(1/2)
许都司空府,尚书右丞荀彧入内禀报曹操:>
“曹公,刘繇遣袁徽入京求见!”>
曹操闻讯,放下手中兵书道:“袁徽?可是陈国隐士袁徽?”>
“正是!”>
“快请!”>
不一会儿,一位黄发垂髫的老者和荀彧一起进屋。老者正是受刘繇之托入京面圣的袁徽。>
袁徽向曹操问候:“老汉袁徽,拜见曹司空!”>
曹操连忙将其扶起,以示尊老之心:“袁公!不知袁公所来何事啊?”>
袁徽从衣袖里取出刘繇的信递给曹操,然后开口道:>
“老汉受刘正礼所托入京面圣,刘正礼有书信叫我转交给司空。”>
曹操接过书信:“敢问袁公在何处高就?”>
袁徽呵呵一笑:“山野村夫,只想与田草为伴,无心出仕。”>
曹操听后,心知此人不可招揽,于是哦了一声,拆开信件仔细阅读起来。>
这封信由新近投靠刘繇的五业从事薛综代笔,文采斐然,用词新颖,曹操一边读一边点头。>
信中,刘繇赞扬了曹操对汉室的忠臣,能够解救天子于危难,还对曹操从前的事迹大加赞赏。这一段透露出明显的结好之意。>
但之后话锋却是一转,刘繇质问曹操去岁为何助逆贼袁绍兴兵攻打徐州,并警告他不要再助纣为虐,好自为之。>
信中还言若曹操继续执迷不悟,那么刘繇不介意让他的元子刘基兴江北四郡五万精兵攻打谯郡。若说前一段是结好,那么这一段就完全是威胁了。>
末尾,刘繇的敌意又烟消云散,表示曹操功劳甚伟,愿意向天子表举曹操为谯侯。>
曹操看完信,心中虽有些许疑惑,但面上却露出笑容:>
“此信文质新美,敢问袁公是江东哪位高士执笔所书啊?”>
袁徽和蔼地回答:“此乃北海刘成国的学生薛综薛敬文所写!”>
曹操赞叹道:“善!人言江东无名士,吾观之不然也。中夏纷乱,南下之士何其多也!>
“刘正礼得劭、靖、邵等高士相助,虎踞江东。座下王会稽、华豫章尽皆国士。又有徐州吕定公北拒袁氏,其子刘基跨涛江淮,击孙策灭黄祖,得子如此吾甚羡之也!>
“请袁公替吾转告刘正礼,我曹操乃汉室忠臣,不会行不智之举!”>
袁徽见曹操不吝言辞赞赏刘繇这个潜在的敌人,被曹操的气节和胸襟折服,也赞赏地说:>
“孟德心怀若谷,大善!老汉不便久留,告辞!”>
曹操伸手:“我送送袁公!请!”>
曹操亲自送袁徽出府后,招来郭嘉、荀攸等谋士商议。曹操在送袁徽的途中,已经想明白了刘繇的意思,那就是想要结好自己。>
但曹操心中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刘繇要表举他为谯侯。>
曹操将这个问题告诉众人,郭嘉听后,哈哈笑道:>
“明公,刘繇这是在为他自己索要名爵呢!”>
听了郭嘉的话,曹操一下子就领悟了刘繇的意思。按信中的遣词用句来看,刘繇的姿态是凌驾于曹操之上的。>
既然更强大的刘繇要表你曹操为谯侯,那你曹操现在手握天子,是不是应该投桃报李?>
曹操笑曰:“刘正礼能克己,不炫武功,吾料袁绍绝非其对手,吾要慎重对之!”>
荀彧、荀攸等人皆点头,虽然明面上袁绍的实力远胜刘繇,但荀彧、荀攸等人都与袁绍共事过,知道袁绍在性格上有致命的缺点,所以他们都认同曹操说的话。>
随后,曹操问众人:“应该给刘正礼封什么侯好呢?”>
荀攸说道:“刘正礼已有牟平侯的爵位,牟平虽为其祖地,但远在青州东莱郡,也非贵侯。由此可见,刘正礼绝不满足于寻常侯位!”>
曹操点头:“嗯……祖地封侯尚不满足,刘正礼之志不小,看来只有‘吴侯’能满足他了!”>
言毕,曹操又犹豫起来,吴侯虽然和牟平侯一样都是县侯,但影响力远非牟平侯可比。>
郭嘉看出曹操的犹豫,劝说道:“明公,当今天下,袁本初占据河北,刘正礼割据徐扬,二者不可力敌!”>
“嗯……奉孝所言有理,吾如今迎奉天子,当西入河洛,散布王道,使关中三辅归降朝廷,坐观南北二虎相争!”>
曹操这样说,就是下定决心要给刘繇封吴侯了!>
荀攸又谏言道:“明公,既封刘正礼为吴侯,袁本初那边也不能忽视,否则其必然引罪于明公。明公可表袁本初为邺侯,以安其心!”>
曹操点点头,此事确实不能偏袒一方,既然要封侯,那就都封侯,不然有一方绝对要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