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刘基制糖(2/3)
前世刘基每当看到汉唐网文鼓捣火药的,直接就会选择弃文。>
除非作者能证明自己光看百度就能制作出土火药,不然在下直接告辞!>
说回糖霜,这玩意实际上弄起来很简单,但直到明代,因为一次偶发事件,制作糖霜的工艺才廉价化。>
而且糖这个东西,东周时期中国人就能制作了,人们称作“饴”或“饧”。>
《诗经·大雅》中就有描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
但“饴”是以麦芽糖为基础的淀粉糖,不便保存不说。味道相比蔗糖也不行。>
直到唐代从印度引入草木灰法,才能用甘蔗提炼蔗糖,制作出粉块状的红糖。>
之后直到宋代,中国人想出用蛋清吸附去除杂质的方法,这才有了白糖。>
但这个方法嘛想想也知道,只有巨富之家才吃得起!>
明代,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咱们才知道,原来可以直接往蔗糖浆里加黄泥水,等黄泥水慢慢沉淀吸附杂质并过滤,上层留下的就是洁白如雪的糖霜了!>
虽依旧不是普通人吃得起的,但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况且这操作过程可比什么火药、琉璃现实多了。>
而刘基这几日就带着刘铄和刘尚,还有一堆家奴在刺史府的后院里鼓捣糖霜。>
刘铄和刘尚两个小屁孩反正挺高兴的,自己大兄能带自己玩,关键还有糖水吃!>
等中元节的仪式结束,刘基立刻赶回刺史府。>
刚一进院子,扎着总角的刘铄就屁颠屁颠跑过来:“大兄大兄!你说的糖霜制出来了!”>
他的手里还抓着一片洁白的糖块。>
刘基欣喜地说:“真弄出来了?!快,让大兄尝尝!”>
刘铄把糖块递给刘基,可能因为被刘铄的小肥手捂热了吧,这糖块黏糊糊的。>
刘基顾不上脏,撇下一小块丢进嘴里……>
真甜!>
刘基爽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刘铄炫耀地说:“大兄,甜吧!”>
刘基点头:“快,我要去看看那几口缸!”>
二人一齐进了“制糖实验室”(其实就是一个空房间)。>
房间里,几个家奴正和刘尚在吃糖。>
刘铄见状立刻急了:“刘尚!你竟然趁我出去偷吃!”>
刘基哈哈一笑,不管自己的两个弟弟,来到几口大缸前。>
最显眼的那口缸上用竹篾编成的架子架着一个漏斗状的瓦漏,瓦漏里装的正是糖霜!>
下面的缸里还有过滤出的浑浊不清的泥水。>
刘基指示几个家奴把瓦漏抬下来,然后用铲子铲出其中洁白的糖霜。>
一块块的糖霜被铲出装在盘子里……>
不过随着刘基铲出的糖霜越来越多,瓦漏里的糖霜颜色也在变浑浊。>
直到铲了快一半后,瓦漏里剩下的已经不能叫糖霜,应该叫“黄糖”了。>
刘基知道这是正常的,泥浆水会把杂质吸附到瓦漏底部,越下面,糖越黑。>
刘基叫人换了个盘子,把黄色的糖霜装起来。>
直到露出瓦漏底部赤黑色的糖霜,刘基才停下动作,让仆人将剩下的直接倒掉,这部分是沉淀的杂质,不能吃。>
看着两个大盘里盛放的白色糖霜和黄色糖霜,刘基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刘基对众人说:“记住,制作的方法要保密!你们都是我刘家的家生子,我相信你们也不会头昏把这事说出去。”>
刘氏的家奴们都很懂规矩,知道出卖主家的后果。>
随后,刘基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把糖霜带上,去见母亲刘氏。>
刘氏见自己三个儿子端着两个盘子进屋,像给自己献宝一般,不禁笑道:“你们三兄弟又弄出什么名堂了?”>
刘基端着装有白色糖霜的盘子来到刘氏跟前:“娘,这是孩儿制作的糖霜,特来请娘品尝!”>
刘氏像是看怪物一样看了刘基一眼,然后目光被盘子里的糖霜吸引。>
只见这糖霜洁白如雪,方方正正,刘氏从没见过这种白色,很是新奇。>
刘铄和刘尚催促道:“娘,您尝尝吧,我和刘尚都尝过了,特别甜!比厨子做的糖水都甜!甜十倍!”>
刘氏被他们的样子逗笑,没好气地说:“拿来吧,为娘倒要看看你们说的这个糖霜,到底怎么个甜法!”>
于是刘基用水掐下一小块,放在刘氏手里:“娘,直接放进嘴里就行。”>
刘氏将信将疑的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