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 扬州时局(2/3)

待时而发。若无克敌制胜之机,当谨慎用之。”

“陆太守坚壁清野,坐守舒县,这才使孙策一路畅行无阻。双方还未真正交手,我军此时派出援军,实属操切,未免打草惊蛇。”

吕岱引经据典,仔细分析,说得刘繇深表认同。

刘繇道:“定公所言甚善,吾意已决,暂且令周泰明按兵不动!”

之后,众人又讨论了丹阳和吴郡二郡政务和人事调动。

主要是将亲善刘繇的士人安排到各地方,替换那些还没有主动联系刘繇的官吏。

不过自从刘繇入主丹阳,刘基讨灭严白虎,诏安山越军后,这种人只剩少数。所以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刘基今天坐在位子上当起了乖宝宝,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刘繇手下的能人变多了!

不再是刚下扬州时,文不过许劭,武不过张英的情况。

相比于下面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众人,刘基除了现代人的时代优越性,并不比他们出色。

况且,刘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自己的家人们要到了!

自从刘繇坐稳刺史之位后,就让山东刘氏中刘繇这一支的族人们从东莱一路南下,经过广陵渡江直入丹阳。

刘基的母亲刘氏、刘基的两个亲弟弟刘铄和刘尚都将抵达宛陵。

刺史府内,刘基带着家奴和侍从们打扫房间,收拾东西,俨然将自己融入刺史长公子的身份。

待到傍晚,刘基正和于麋、高岱在茶室讨论经典。

有小厮来报:“公子!主母和小公子们快到了!”

刘基大喜:“好!高先生、于校尉,今日就到这吧,我送送二位!”

高岱点头,脸上保持微笑:“公子自去便是,不用理会岱,我还想把这碗茶喝完。”

于校尉则拱手:“公子迎接主母要紧,于麋自回营中去,不劳公子相送。”

刘基道:“那么基先告退!”

说罢,离开茶室,带着众家奴前往宛陵津准备迎接。

等到夜里,就在刘基闲得无聊坐在码头上拿石子打水漂时,几点火光从水平线出现,然后几艘商船从远处驶来。

刘基起身,让家奴们准备迎接。

两三刻钟后,商船停靠在码头。

先是一些仆人打扮的男女从船上下来,刘基感觉里面有许多熟面孔。这些人见到刘基后,都叫他“少主”。

然后一名三十来岁的妇人和两个半大男童在诸人簇拥下下船。

妇人个子有点高,身量苗条,鹅蛋脸,虽年过三十,但容颜未老,只是眼角额鬓略有皱纹。

这位便是刘基的生母——刘氏。

刘氏的穿着打扮是汉代标准的贵妇打扮,黑亮的头发梳成垂云髻,用珍珠玉钗装饰,身上穿着花纹繁复华贵的蚕丝深衣。

刘基上前向刘氏行礼:“母亲大人!”

刘氏疑惑地看着刘基,语气调侃地对左右侍女们说:“我这大儿数月不见,怎么叫为娘‘母亲大人’了?难道是生分了?”

刘基赧颜,尴尬地说:“娘,孩儿这些天见惯了先生将军,一时叫惯了!”

刘氏呵呵一笑:“我儿出息了,你的英雄事迹为娘都听说了。”

刘基低下头,看向两个便宜弟弟,伸手去摸他们的脑袋:“娘,不管如何,孩儿依旧是娘的孩儿。”

刘氏觉得自己这儿子变化挺大,但是夜已深,还是让大家早点休息为妙。

便吩咐刘基:“大儿带路吧,为娘累了,想早点歇息。”

之后众人坐上马车回府。

沿途,刘基的两个弟弟刘铄和刘尚兴奋地询问刘基他这两三个月是怎么度过的,还询问流传开的刘基那些事迹的细节。

这两个弟弟都虎头虎脑的,也挺有意思,刘基也乐得和他们亲善。

回到刺史府,刘繇在庭院里摆下家宴,刘基一家五口终于团聚。

刘繇挽着刘氏的手说:“女君有劳了。”

刘氏浅笑道:“老妪哪有什么功劳苦劳,不过相夫教子。夫君受朝廷看重,这才是家之幸事!”

刘繇听刘氏称自己为“老妪”,不禁笑了:“女君哪里老了,花容玉貌和当年一样!”

刘氏想起自己的大儿刘基在码头称呼自己,便将此做谈资:“还不是你那麒麟儿,唤我什么‘母亲大人’,还说自己见多了先生、将军,嘴上说惯了。”

刘繇闻言,哈哈一笑,向刘氏表扬刘基:“哈哈哈!女君,吾儿着实不凡,这些时日替为父办了许多大事。而今我们一家能在此安聚,吾儿出力甚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