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对峙邾县,兵进三江口!(1/2)

建安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这临近新年的日子里,江夏郡邾县城南,旌旗蔽日,人声鼎沸。

江北大都督刘基领兵六千,准备攻打江夏太守黄祖领兵镇守的邾县。

中军大帐里,刘基、高岱、董袭、刘晔、凌操、诸葛亮俱在,他们正在商议作战部署。

高岱和董袭是昨日赶来汇合的,他们在占领鄂县后,随即乘船北渡,跨过江水与刘基会师。

今日,众人拿着斥候打探回来的情报,都不禁感到一阵棘手。

这是为何呢?

因为他们面临着,大军只能从城南一面发起进攻的情况。

邾县的城墙并不高,约莫两丈七(约6米),城郭也不宽广,周长不过九百余丈(两千米出头)。

单看城墙的话,确实算不上坚城。

但邾县易守难攻之处,在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首先,刘基是自南向北进攻,所以邾县城北自然是过不去的,除非刘基将邾县团团围住。

而邾县西侧不远处,就是浩瀚的江水,江夏水师可以从江上协防此侧。

至于城东,这里确是一片平原,但黄祖领部将邓龙在城外屯驻,要想从城东进攻,就得先消灭邓龙所部。

在刘基看来,消灭邓龙并不难,但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邾县城东数里外,乃是一片连绵起伏、凹凸不平的丘陵。

这片丘陵延伸得很远,乃是大别山的余脉。

丘陵地带视野不佳,如果有一支援军潜伏穿过这片丘陵,骤然对正在攻打邓龙的刘基发起突袭,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刘基的军队溃败。

所以要想剪除在邾县城东平原上屯驻的邓龙,就要先控住更东侧的广袤丘陵!

刘基问麾下一众勇将和谋士:“诸位可有破城良策?”

高岱起身,用舆图将邾县的情势给众人讲解了一遍,然后对刘基道:“少主公,与其从陆上攻破邾县,不若寄希于徐盛的水师!”

刘基点点头:“高先生所言不错,本督麾下有材官六千,水师三千。而城内黄祖,观其阵势,至少有守军三千。要强攻破城,实属不易。”

刘晔发言:“邾县临江,我军两面攻城,难竟功也!”

这时董袭出列,豪气冲天地说道:“大都督,诸位先生之言虽没有错,但敌军经不经打,还要试过才知道!请给末将两千兵马,试探守军强弱!”

凌操也请战道:“大都督!末将愿为先锋,为大都督破城!”

刘基笑起来,抬手想要拒绝二人的请战。

一旁的高岱突然说道:“少主公,驻足不前难免挫伤士卒锐气,不若给元代和凌将军兵马,试探一下黄祖。”

高岱出此言,是为了关照董袭。因为他和董袭近日来多有合作,关系融洽。

刘基听高岱说完,将滑到嘴边的话收回、

略加思索后,刘基觉得董袭所言也不无道理,他发兵进攻,岂有先怯战的道理?

于是刘基掏出令箭,拍在案几上道:“既然如此,就命汝二人出战!

“董袭、凌操听令!”

董袭和凌操抱拳:“末将在!”

刘基战意十足地说道:“董袭,命你领两千人攻城!”

董袭接过令箭:“末将领命!”

刘基又命令凌操:“凌操,你领两千人进攻城东邓龙的营寨!注意提防东面的山坳!”

凌操接过令箭:“末将领命,请大都督放心!”

随后,二人领兵出营攻打邾县,帐内余下刘基与三位谋士。

高岱这时说:“少主公,他二人虽去,但不必抱太大期望。此战,最终成败,还是得落在徐将军的水师上。”

刘晔也说道:“大都督,邾县易守难攻。但若水师突破三江口,我军就可绕过邾县,走水路进入江夏腹地,直捣西陵!”

刘基非常认同他二人的分析,于是刘基叫来传令兵:“来人!传令徐盛,命他兵进三江口!”

“诺!”

当日,刘基的大军水陆两头并进,董袭和凌操从地面对邾县发起进攻,而徐盛则率水师从江上进攻三江口。

刘基和黄祖激战于长江中游及大别山南麓的广袤地域上!

却说徐盛得到刘基将令,旋即率领水师逆流而上,朝三江口杀去。

伏波军两千余将士经过之前蔪津口一战,士气正盛,对于击破江夏水师志在必得!

徐盛站在船头,向东眺望岸上的战况。

只见友军将士正推着冲车、云梯车等攻城器械缓缓朝城墙移动,军号和鼓声不断从岸上传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