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77章 新的疑团!(1/2)

韩成当机立断,重新调整了调查的方向。

他深知线索就像隐藏在迷雾中的蛛丝,稍纵即逝,必须沿着每一丝可能性深挖下去。

于是,他迅速召集郭豪和牧研,向他们布置新的调查任务:对枫亭镇展开挨家挨户的排查工作。在排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那些家里有扁担丢失情况的农户,或者是家中的扁担上刻有 “王” 字这一特殊标记的人家。

韩成希望他撒下的这一张大网能捞起关键的线索之鱼。

很快,经过郭豪和牧研他们的细致排查后,有了令人振奋的收获。

在枫亭镇七桥村,一名叫王三的农户家里,他们发现了一根刻有 “王” 字的扁担。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瞬间打破了案件调查的僵局。

得知消息后,韩成立即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王三家里。

王三家是一座典型的农村小院,土墙瓦顶,院子里摆放着一些农具和杂物,充满了质朴的乡村气息。

韩成走进院子,眼神迅速被那根靠在墙上的扁担吸引。

他把在案发现场附近发现到的扁担和王三家的扁担摆放在一起,仔细进行了对比。他的眼神如同鹰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从扁担上 “王” 字的字迹比划、倾斜角度,到扁担的整体做工,比如纹理的走向、打磨的光滑程度,再到扁担的材质,是何种竹子、竹子的粗细和色泽,韩成都一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对。

经过一番严谨的分析,韩成确定案发现场那根扁担就是王三家的扁担。

而王三在看到韩成他们带来的扁担时,也一眼就认了出来认出那是他家的扁担。

他拍了一下大腿激动说道:“这就是我的扁担啊!我还纳闷它丢哪儿去了呢!”

通过询问王三,韩成他们了解到了扁担背后的故事。

原来,王三家扁担上的 “王” 字,正是王三自己刻上去的。

他憨厚地笑着解释道:“咱村里扁担都长得差不多,我怕搞混了,就刻了个王字,这样好辨别,虽然村里有不少姓王的,但我自己写的字我认得!。”

被韩成问起扁担上的 “王” 字为何刻得歪歪斜斜看起来像小学生写的字时,王三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没什么文化,就小学水平,写字也就跟小学生差不多啦。”

对于王三的知无不言,专案组的所有人却都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王三,今年 55 岁,个头不高,身体还算壮实,一脸的憨厚相,眼神清澈而淳朴,在村子里,大家都评价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平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这样的一个典型的庄稼人,会是那个残忍杀害了两个人的凶手吗?

可大家也都明白,人不可貌相,不能仅仅因为外表憨厚就轻易排除他的嫌疑。

于是,为了谨慎起见,韩成还是决定向王三询问一些细节问题。

“王三,你说你这根扁担是前些天丢的,你还记得是哪天丢的,在哪里丢的吗?”

王三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了片刻,说道:“具体哪天丢的,我还真记不起来了,我这人没什么记性。不过我确定的是在家里丢的,我记得我当时是把扁担随手放在了门口的旁边,想着等会儿要用呢,结果一转眼就没了,也不知道是谁顺手就拿走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门口的方向,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

“那你的家里除了丢扁担,还丢其他东西吗?” 韩成继续追问,他知道,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可能就是打开真相之门的关键钥匙。

“其他东西倒是没有丢,就丢了这一根扁担!我本来以为就是哪个邻居借走了没来得及告诉我呢,所以我也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你们警察还亲自给我送回来了!谢谢你们啊!”

王三露出朴素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丝毫的杂质,充满了对警察的感激之情。

韩成仔细观察着王三的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通过初级鉴谎技能,他判断出王三没有撒谎。

王三的每一个回答都自然而流畅,没有任何掩饰或者紧张的迹象。

.........

通过对王三的询问和观察,韩成已经基本排除了王三的嫌疑。

而如果王三不是凶手,那从王三家里顺走扁担的人就极有可能是凶手!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凶手为什么会选择从王三的家里顺走扁担呢?

这是一个亟待解开的谜团。

那根扁担是凶手用来挑两具尸体的,而七桥村方圆五公里内没有其他村庄,周围都是广袤的农田和山林。

凶手不太可能从别处绕道专门来到王三的家里就为了顺走一根扁担,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经过深思熟虑,唯一合理的解释在韩成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要么凶手就是七桥村的人,对村里的情况熟悉,知道王三家有扁担,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