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明勋宗(3/4)
。”
“不需要太多,还款周期为五年。”
众人都不禁楞了一下。
金钞局直接借钱给百姓,说白了就是由国家发放贷款给百姓。
这不禁让他们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过很明显,金钞局房贷和青苗法完全不同。
青苗法最终还是要依赖地方衙门去执行,最终结果就变成了强行摊派。
衙门开始变着花样的提高税率,最后变成了官方放高利贷。
这不禁让众人担忧,金钞局放贷会不会演变成第二个青苗法?
还不等他们将疑问说出来,就听邱广安击掌叹道:
“妙,实在是妙啊。”
尚羲韶不禁问道:“敢问妙在何处?邱学士岂不闻青苗法乎?”
邱广安笑道:“我就知道,诸位肯定想到了青苗法。”
“然陈侯此法看似与青苗法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尚羲韶问道:“哦?有何不同?”
众人都向他看来,想听听他有什么见解。
就连朱元璋都不例外,他刚开始听到金钞局放贷给百姓,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青苗法。
心里担忧会不会酿成祸患。
邱广安解释道:“王公变法首先不得人,他的青苗法虽好,然执行依然要仰仗地方衙门。”
“这些衙门的官吏本就反对变法,自然变着花样的破坏新法。”
“最终让良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大明不同,我们有金钞局,可以不依赖地方衙门放贷。”
“这就能让百姓少遭受一层盘剥。”
“其二,金钞局本就承担着向工商业放贷的任务,他们对这方面业务非常熟练。”
“能更好的执行这个任务。”
这是之前扶持工商业发展时候制定的政策,金钞局向工商业住发放小额贷款。
虽然存在着很多灰色交易,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三,金钞局放贷,相当于是抢了贪官污吏和地方大户的好处。”
“他们必然会盯着金钞局,真出现私下放高利贷之事,他们会积极举报的。”
王祁反驳道:“如果金钞局和地方衙门、士绅勾结呢?”
邱广安不慌不忙的说道:“大家不要忘了税务稽查司,他们可巴不得那些人在钱财上出点问题,好下手查抄。”
听到税务稽查司这个名字,众人都有些头皮发麻。
就连他们这些内阁学士,都很忌惮这个部门。
关键是,税务稽查司独立运作,只对皇帝负责。
人事任命之类的,都是皇帝亲自过问。
因此,那些人才有恃无恐,查起偷税漏税真是不要命一样。
如果金钞局真的敢勾结地方衙门和士绅放高利贷,就先要过税务稽查司那一关。
“就算他们收买了税务稽查司,还有锦衣卫和巡察御史……”
“这是针对灾区百姓特定的借贷,只此一次,比较容易监管。”
“朝廷可以派遣锦衣卫、巡察御史等去监管。”
“谁要是真敢私下放高利贷盘剥百姓,很容易就能被查出来。”
“这么多监察手段,总有一个能生效。”
只要有一个能生效,那后面就不用说了,不知道多少家户口本要被清空。
这时邱广安又说道:“其实陈侯此策真正高明之处不在这里,而是借此机会促进内循环建设。”
接着他解释道:“以前是地方官不懂也好,还是他们阻挠也罢,在很多地方基建工作进展都不顺利。”
“现在东南数省大面积遭灾,几乎相当于推倒重建。”
“朝廷令金钞局释放无息借贷,相当于将钱财投入到了东南。”
“正所谓白纸上好作画。”
“现在有钱有人,正好推行基建计划,促进内循环建设。”
末了,邱广安说道:“陈侯,不知我说的可对?”
陈景恪笑道:“邱尚书高明。”
众人心中吐槽,高明个锤锤。
如果他能说出一两条,那肯定是他想到的。
现在他说的如此详细,那只有一个可能,你俩事先商量好的,在这唱双簧呢。
事实上确实如此,这件事情陈景恪也是先问过邱广安可行性,才提出来的。
毕竟邱广安是户部尚书入阁的,对金钞局、计官体系有着极深的了解和影响力。
不过听完这番解释,众人也终于认同了陈景恪的建议。
真要这么操作,确实非常具有可行性。
老朱也不禁点头,赈灾加基建同时进行。
这个计划比放任百姓自生自灭,要好太多了。
这时,陈景恪又补充了一条:“如此大规模的基建,必然会导致物价飞涨。”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朝廷可以提前做出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