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3章 洛阳八关防御,王羽医术召唤(2/3)

北面之要津,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小平津关,则是在孟津老城的西北,黄河河心,也是黄河上的一道津渡。

其地位仅次于孟津关,故名小平津。

此外,洛阳西以西还有尚未建立的潼关,不过,这是在建安年间建立的,除此之外,北有天井关和轵关等。

这些关隘同为洛阳门户,设防守卫,使洛阳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当然,如果从表面上看,洛阳确实有着上面那么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缺陷,而且这些缺陷可能是致命的。

在太平时期,洛阳城可能是作为国都的上佳选择,但一旦天下纷乱,因为地处天下之中,洛阳极易受到各个方向的围攻。

毕竟,历史已经证明,洛阳不止一次被围城、被攻破,从而导致国都陷落。

洛阳的所处的三川河谷腹地较小,一旦天下有变,不足以支持自己对峙到底。

而且,洛阳东部山地也不够厚实,北面则只有黄河作为屏障,对比于广阔关中中原来说,的确稍显逊色。

毕竟,洛阳容易四面受敌,而关中则更加易守难攻,如果诸侯安定的话,则可以通过漕运逆黄河而上供给京师。

若是天下有变,则可以东出攻击。

而后来历史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无论是汉军剿灭异姓诸侯王,还是后来爆发了,七国诸侯之乱,关中地区都能够,稳固的输出钱粮和部队来打击他们。

同时,关中也始终没有被敌军攻入。

毕竟,从历史发展的各大事件就可以看出,洛阳在乱世时期,真的容易造成,面临敌军四面围城的局面。

西晋永嘉五年,匈奴刘汉就曾经攻入洛阳。

而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从后赵瓦解,到前秦统一前夕的十余年时间内,洛阳也是数易其主。

后赵瓦解后,洛阳先是被周成所据;

356年,洛阳被东晋大将桓温收复;

365年,洛阳又被前燕慕容恪攻占;

370年,洛阳又被前秦王猛攻占。

从前秦统一瓦解,到北魏统一前夕的几十年时间里,洛阳城又是数易其主:

384年,前秦瓦解后,苻晖弃洛阳西归,东晋乘胜北上,收复洛阳,并且期间,西燕、后秦也曾争夺洛阳,只是没有成功;

399年,后秦的姚兴又夺占洛阳;

416年刘裕北伐,又再次收复洛阳;

刘裕死后,北魏趁机南侵,在423年夺占洛阳和河南之地;

430年,刘宋元嘉七年北伐,又攻占洛阳及河南之地,不久又被北魏夺回(没错,这就是辛弃疾写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其间纷乱,实不堪言。

所以说,洛阳作为都城,在和平时期非常好,但是一旦处于乱世之时,那就要很惨了!

…………

就拿黄巾军来说,黄巾军想要进攻洛阳的话,完全可以从四个方向发起进攻。

而洛阳东有虎牢关;

北有孟津关和小平津;

东南有轘辕关,大谷关;

南有广成关,伊阙关。

可以说,黄巾军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得攻打这些关隘,只不过,百万黄巾军若是可以,将战线推到洛阳城下,其余六关也就失去了作用。

而这些关隘中,从酸枣这里进攻虎牢关最有利,毕竟,这时候的黄巾只需要攻破一些险寨,以及荥阳和成皋这两座坚城。

若是选择从其他地方攻略,就必须连续攻陷两道雄关,如果硬要说起来的话,其他三条路线的攻取难度,也并不比虎牢关小。

所以,经过商量后,张角决定以虎牢关位突破口,轘辕关等关隘为预备口,其目的就是牵制南阳的汉军,不让他们在背后搞事!

毕竟,虎牢关这里,距离兖州非常近,黄巾军的粮草运输车,也能及时进行救援,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粮草支持。

荥阳和成皋,虽然也是两座坚城,但论起防御力,比起虎牢关还是差了不少,只要等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后,他们就能大举进攻这两座城池。

所以说,荥阳城看起来,只是第一道防线,但它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因为荥阳在黄巾军手中,坚守的时间越长,对于军心的鼓舞就越大。

汉室还希望这座坚城,能够削弱黄巾军的实力呢。

随着石达开率领黄巾军,突袭荥阳失败,整个黄巾军部队,叶进入了修整阶段,没有继续发动下一次进攻。

不过,即便是如此,郭威也不敢大意,毕竟,谁也不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