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半圣评等(2/3)

下来的,他们也没有质疑的资格。

这就是半圣的面子!

“此等经义竟然出自童生之手,未免惊世骇俗,为保护杜宁,尔等只可对外宣称杜宁经义鸣州。”范千峰说道。

“我等谨遵圣人之命。”

众人急忙答应,不敢违背。

云国已数百年未曾出现传天下的经义,若是一名年轻的进士所写,倒也没有问题,偏偏却出自一位童生之手。

这如何不惊世骇俗?

若是不能压下此事,势必会有许多与云国敌对的势力,想要暗中陷害杜宁。

因此,范千峰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

“三缄其口。”

范千峰话音落下,便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进入他们的文宫之中。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范千峰使用自己的圣力,对众人下了禁制,一旦他们不小心有说漏嘴的可能,就会被这股力量阻止封闭嘴巴。

但若是有人想说出来谋害杜宁的话,范千峰就会在第一时间感知到,并出手对其惩罚。

半圣的惩罚,远远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圣庙的力量消失,杜宁的经义文章被封住了才气,将传天下的异象降到了鸣州的异象,如此一来就可以掩人耳目,无惧任何人的探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算是大儒亲临,也只会以为这是一篇鸣州的文章而已。

“杜宁经义传……鸣州,列为玉林县的头名案首,评级甲上,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何全提议道,虽然他与严家关系不错,可是出了这档子事情,何全简直恨不得扒了严路与严军的皮。

交友不慎!

何全顷刻间重新选择站队,跟着严家后面混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还不如与杜宁交好。

这可是写出传天下文章的学子,将来必成大儒,严家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一群趋炎附势之辈,妄想着高攀八贤王拥立他当储君,以得从龙之功的小人货色。

相比之下,何全还不如与未来一位大儒交好。

以后若是杜宁出名了,何全作为今年县试的主考官,以后在玉林县将会更有威望。

这点远见,何全还是有的。

“既然是何大人发话,我等自然没有意见。”

“杜宁经义鸣州,当之无愧为玉林县文院的县试案首。”

“杜宁大才,他当第二,谁人敢当第一?”

其他官员敢唱主考官的反调,却不敢唱半圣的反调,那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

半圣评等,何全顺水推舟。

谁要是敢说一个不字,何全就能给他扣下来一个不尊半圣的帽子,直接就能代替文院君把他的乌纱帽给摘了。

接下来,众人根据其他人经义文章才气的强弱程度,择优选出了九十九份试卷。

何全手里拿过一份卷子,才气高达二尺九,近乎鸣州,是九十九份试卷中才气最强的,署名是严军。

严军不愧是昔年神童,果然经义了得,在《孟子》当面有着极其独特的见解。

然而在看完严军的经义之后,何全不由得发出冷笑。

“井底之蛙,就这破烂水准,连给杜宁提鞋都不配,还敢跟杜宁争案首,简直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出于对严家的反感,何全看了这篇经义文章之后,心里更加愤怒。

“任你经义写得再好,也只能排第二名,真是可惜了。”

何全无奈摇了摇头,直接给严军的经义文章评为了甲下。

…………

第二天。

天亮之后,杜宁与李昌铭结伴前往县文院。

刚刚出门的时候,一群以严路和严军为首的杰英社学子就走过来了,他们投来了警惕的目光。

杜宁先是不解,随后恍然大悟。

他们认为严军必定能得头名案首,担心杜宁输了不认账,于是就来盯着杜宁,不让他逃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杜公子,李兄,你们一大清早是要去哪里啊?”严路满脸的讥笑道。

李昌铭不悦道:“诸位一大早就在我家附近转悠,是担心杜公子会遭遇不测前来保护吗?那可真是辛苦你们了。”

严路调侃道:“杜公子远来是客人,我们应当尽地主之谊,不必言谢。”

杰英社学子满脸轻蔑。

“今日文院放榜,不如杜公子与我们一起前往观看如何?”严军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