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 再造几座苏州城,河水逆流(1/2)
“南直隶被拆分为江苏和浙江两个布政司,没拆分之前是一家,各府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拆分之后这种帮扶就弱太多了。
江淮运河开通之后,就能将河南、安徽、江苏三个布政司连接在了一起,共同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造就了沿途多个城池的繁荣,京南第一府的沧州、九达天衢和神京门户的德州、繁华压两京和富庶甲齐郡的临清、漕挽之咽喉和天都之肘腋的聊城、
车马临四达之衢和商贾集五都之市的济宁、漕运和水运枢纽的镇江、三湖襟带之邦和百越舟车之会的常州等等,皆是借助了京杭大运河的水系而发展起来的。
朕想看看一千五百里长的江淮运河能不能再造就几座繁华大城,带动三省的繁荣。
诸位看看运河沿途城池就能知道,一座城池至少能覆盖方圆三百里的府县,多出几座向扬州、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
那么在带动周边发展的同时,就有源源不断的赋税上交国库,而后用之于民,形成良性的循环。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对此可以其他想法?”
崇祯的问话,让群臣震惊和羞愧。
震惊的是皇帝的魄力和远见,按照皇帝的设想,江淮运河一旦开通,那么安徽、河南一定会快速的复苏,而江苏则会更加的富强。
继而带动整个大明经济的腾飞,让百姓富有。
羞愧的是,皇帝已经做好了规划,并且准确的说出了其中的沿途的州县名字,权衡的利弊。
本该是他们这些大臣该做的事儿,不说规划了,连想都没有想到,大大的失职。
“陛下,臣以为可行,现在……”
“张大人,您稍等一下!”
“张都御史,您且慢!”
“陛下,臣有疑问!”
……
工部尚书范景文、工部左侍郎黄道周、给事中等几名大臣同时出声了,打断了张廷登的话。
不待张廷登出声询问,范景文立刻道:“张大人,您稍等一下!本官这边有个疑惑,若是解决不了,诸位同僚赞不赞成的意义不大!”
工部尚书范景文很是强硬的打断了督查院左都御史张廷登的话。
强硬的话和话中的问题,不仅是张廷登和群臣有些诧异,连龙椅上的崇祯也满是好奇。
“陛下,臣刚刚有些走神,没有听清楚!”
不待崇祯发问,工部尚书范景文立刻躬身,眉头紧皱:“陛下,您刚刚说的是长江水引入淮河?而不是淮河水引入长江?”
“暂时是这么想的!”
崇祯点了点头,立刻就明白了范景文在担忧什么,问道:“范爱卿有什么疑惑?”
有啥疑惑?
听着皇帝问话,范景文倒是错愕了,心中叹了口气。
河水从北往南、从西往东,这是是基本常识呀。
现在看,不光是皇帝有些没搞明白了,连群臣中也有些不太明白,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有些河段的确是不合理的逆流,让他们产生了误会。
其次就是黄河与淮河的地势问题,不是干这行的,真没有几个能搞明白的。
稍微思索后,范景文沉声道:“陛下,大明整体的地势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西面高于东面、北面高于南面,所以河水基本都是由西向东,由北到南。
黄河流域地势高于淮河流域、淮河流域高于长江流域,您规划的这条江淮运河是长江的水引入淮河,等于是河水逆流。”
听着范景文的解释,群臣脑子嗡嗡作响,眼中满是懵逼之色。
他们刚刚都沉浸在皇帝的惊天规划和运河修成之后所带来的优势,倒是忽略了这一点。
河水倒流,皇帝是咋想的?
不过想想也是,淮河水量本就不够,若是利用地势将淮河水调入长江,那么淮河的水量必然减少,到时候原本能通航因为水量减少反而不能通航了。
范景文的疑惑,崇祯笑了笑:“这个常识朕自然知晓,但不是有先例吗?”
“嗯?”
范景文怔了一下,随即轻笑了起来,看来皇帝是做足了功课、有备而来,换句话说,皇帝对这条江淮运河的修建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看着群臣思索和疑惑的神色,范景文立刻解释道:“河水倒流也不是不行!”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人为,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而后急于北上中原与齐国和晋国争霸,
受制于吴国的地形优势,水师力量很强,陆军很弱,怎么把水师和补给运送到北方是个大问题,
因为沿途的长江、淮河泗水、黄河等河流的东西走向,利用纤夫北上速度太慢了效率太低,只有挂上风帆,利用南风北上才能正道。
于是夫差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低于长江北岸的洼地且水很深的射阳湖,于是下令开挖,
开挖的运河不是直接向西北指向齐国和晋国,而是先向东北,将长江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