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挖墙脚(1/2)
新年总是热热闹闹又匆匆忙忙。
小院里的新年结束得更早,年初三一过完,刘秀就开始盯着陈圆和刘花的学习。
两人苦不堪言,看不过眼的刘明和李鹏还帮着说了几句话,被大管家刘秀同志一人赏了两页纸的题目。
最后,不得不折服在大管家的“魅力”之下,带着题目灰溜溜的回了他们自己的房间。
刘秀她们平常读书学习时,为了不让别人注意到,已经尽量窝在自己屋里学。
村里人或许不知,可作为同处一个屋檐下的李鹏和刘明,不可能没有一点察觉。iquai.o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不明白,现在两人心里已经隐隐有些猜测了。
他们也曾好奇问过,但几个女同志什么都没说。
两人现在就是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态,跟着几个女同志学,至于结果,以后不就知道了?
就算是他们猜错了,反正学习也没坏处不是?唯一的不好的地方,就是苦了点。
漫漫冬日,小院剩下的几人,包括宁远夫妻俩都在家里奋笔疾书。
赵宇圣跟小院这边一直也没断了联系,上次给他回信的时候,李鹏正看书看得头晕脑胀。
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则,他随信给赵宇圣寄了三页纸的题目过去。
就不知道远在海市的大少爷,收到信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了。
韩青词得空的时候,隔一段时间也会拿课本出来跟陈铮一起复习一下。
她虽然有信心,但也不会盲目自信,这件事大意不得。
陈铮每次跟着复习的时候,也很认真。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三月中旬,韩青词他们的调研队伍到了西南。
这是她等了许久的地方。
同之前一样,队伍到达的第一时间,孔老就带着他们去当地的农业部报到。
他们落脚的这个县城叫宜平县,路上韩青词稍稍扫了几眼,除了建筑风格略有些不一样,其他的么,跟一路上见到的县城也都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贫富差距还不算特别大,所以城市也没有那么多明显的差别。
宜平县农业部的干事,给他们一行四人安排了一大一小两间房。
贾轻絮走了,队伍里只有韩青词一个女同志,她便有了自己独立的小房间,孔老他们三个共一间大房间。
他们是上午十点多下的火车,中间核查证件、归置行李、吃饭什么的差不多搞完就十二点多了。
一行人都是坐了几天火车的,多少都是有些疲惫的,尤其是孔老。
“下午大家伙都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早上八点再到会议室开会。”孔老嘱咐道。
众人点头应下,便准备洗簌洗簌就回屋休息了。
韩青词体质好,不是很累,不过她并不想做得太明显,回屋休息到大概三点左右,就出门了,此时孔老他们屋门还是关着的,估计还在睡。
找了个无人的地方,韩青词换了一身衣服,又把陈铮那个能换脸的面具给戴上了,一瞬间就成了一个面容普通的三十来岁的女同志。
而她的对象陈铮同志,这会儿就在空间里透过透明的屏障,跟着韩青词逛宜平县。
没办法,他出不来,倒也不是真的不能出空间。
而是出来了之后,再想回去就只能从西南这边回去了,真要这样,他就成了没有介绍信的盲流了,别人一查一个准。
倒是也可以再回空间,可这样一来这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只能待在空间里或是跟着韩青词,韩青词去哪儿他就去哪儿。
他们反复测试过了,空间就是这样任性的规则。
韩青词一心挂念着她舅舅藏的书,她费了这么多的心力,有部分原因可不就是为了光明正大来这儿一趟么?
所以这会儿她只稍微熟悉了一下路,就往严华给她的地址寻去。
严华的那个房子在县城的边缘,据他描述,医书倒不是真的藏在那个房子里。
那个房子后面有个竹林,而医书就藏在对着竹林的那面院墙的墙底下。
因为严华不知道房子后面会有什么人来住,担心藏在家里,后头如果有人来住的话,说不定哪天就被发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也跑不远,就选了这么个地方。
这地方到处都长竹子,竹林也不是什么稀罕的地方,常见得很,但林子里蛇虫鼠蚁什么的也不是没有,那个院墙多多少少也是为了防这些东西。
再加上房子在县城边缘,住在这边的人又不多,也为了防毛贼,所以院墙盖的很高很结实。
韩青词赶过去的时候,一眼便看到了那个房子。
一般房子的院墙两米左右就差不多了,再高可能会影响通风和采光,而眼前这个房子的院墙,以韩青词目测估计得有三米多高,都快要跟房子的高度持平了。
“怪不得舅舅跟我说房子很好认呢。”韩青词跟空间里的陈铮嘀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