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即将上路(一)(3/4)
个釜用碱液溶解掉,重新酸化就行~~”江总在一边适时补充道。
“运输的话问题也不大,用一方罐盛,两三罐而已,找辆物流车就行,实在不行多给点钱,再不放心就弄一辆车在前面探路,云义,你马上找物流部落实一下!”刘总安排道。
江总听完,接着拨打电话。
“这样的话,李牧你再联系一下厂家,确认一下,如果我们将料运过去,能不能做试验!”刘总看着李牧说道。
“好!”李牧点点头,掏出手机给邹勤轩打了过去。
邹勤轩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签订试验协议,如果试验效果良好,但是不与本公司签订合同,那就需要缴纳5万块钱的试验费用。
邹勤轩的担忧不无道理,中国人摸鹰酱过河的本领天下无双,这一点体现在方方面面,现在已经有不少厂家在搞这套设备,其中不乏不良厂家,选用低端配件和粗糙工艺,将整体价格压的很低,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并不相信便宜没好货,总喜欢花钱买教训。
邹勤轩不想一顿忙碌最后为他人做嫁衣,这与信任无关,在商言商,生意人本该如此,李牧充分理解,签不签合同,他确实说了不算。
挂断电话后,李牧转达了邹勤轩的意见。
蒋总一听就不高兴了:“这不是霸王条款吗,意思就是如果试着行,他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我大体了解了一下,别的厂家也有做这种设备的,价格要便宜很多,这家公司报价确实很高~~”
蒋总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不管施工队还是供货商,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招标比价,投标厂家不能少于三家!物美价廉者得!
蒋总坚持认为,只要技术协议要求的非常明确,厂家就能合格合规的提供产品,便宜就能买到好货!
再者说,合同不是白签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用着不行我就告你!
招标比价确实很好,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避免暗箱操作,但是招标比价也不是哪个便宜用哪个,因为便宜真的很难买到好货!
有些供货商,只要能中标,多低的价格都敢报,他肯定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赔钱,所以可想而知,利润从哪里挤压,只能偷工减料。
至于产品质量,别人的设备用十年,我的用两年还办不到吗,两年以后坏了再说,有钱人最不怕的就是打官司。
生产上的事儿复杂着呢,保养不到位啊,使用操作不当啊,运行工况改变啊,有的是理由扯皮。
蒋总的想法是好的,只要技术协议签明白了,严格验收,就能把好质量关,但是买的哪有卖的精?再说术业有专攻,一个搞化工生产的,即便是设备职能部门,也不可能比设备厂家更精通设备,技术协议不可能签的面面俱到!
搞生产的人觉得搞销售很简单,就是喝酒吃饭、送礼扯淡!搞销售的人觉得搞生产很简单,物料是固定的,设备是机械的,只要投进去就能稳定的产出产品。
这就是跨行搞管理的弊端!
听蒋总的意思,好像这套设备也要走招标流程,要知道招标流程系统而繁琐,不光要比价,签协议,还要有详细的考察报告。
按这套流程下来,货比三家,多方考察,到最终签订合同,至少要一个月时间。
海华等不及。
李牧明白,蒋总这又犯了疑神疑鬼的老毛病了~~
但是他没有吱声,他不能吱声。
“招标比价的话,根本来不及,如果这家的设备确实可以,那就选这家,价格的话可以让商务上去谈,相信他也想长期合作,不会漫天要价!再说即便贵一点,我们也认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确保海华尽快投产!”刘总温声说道。
“关键他这不是贵一点半点,同样的设备,别人一套七十多万,他报价九十多万!”蒋总说道。
“做生意,基本诚信还是有的,价格不是凭空定,让他提供详细的明细价格表,比较一下就行,国产配件和进口配件价格肯定不一样的!”刘总说道。
“这里有配件明细表,轴承和仪表,都是进口的~~”李牧在一旁补充道,边说边打开一个文件。
有一则职场小故事,老板让你去市场看土豆多少钱一斤,有人只看土豆多少钱一斤,有人则考察的非常细致,这则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没几个。
同样考察设备,有人就浮在表面上,李牧则恨不得将设备大卸八块,工作原理、设备构造、运行情况、零配件型号等等,事无巨细,全部摸的一清二楚。
说实话,李牧并没有从小故事中吸取什么营养,纯属性格使然,只要搞不透,心里就不踏实。
说白了,这只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行,那就这么定吧,特事特办,抓紧推进!”蒋总出乎意料的突然松口,看来,他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并没打算在这件事上较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老刘坐镇,协调事情就是特别顺利。
不到一个半小时,采购部买好货,工厂在做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