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1/2)
六方公才情冠绝天下,武谋也是当今第人。他日位可期,便是封王也不是做不到。”
东方远说完,孟觉晓好像听见很好笑的笑话一样,顿时仰天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价码开的不低啊,可是孟觉晓没那么好糊弄,历史上的异性王有几个好下场的?
东方远自以为语言艺术很高。暗示孟觉晓跟别人干,顶多就是入阁封侯,齐王可以开出最高的价码。哪曾想这么说反而弄巧成拙,孟觉晓别说没有当皇帝的野心,连封王都没想过。
皇位是个什么东西孟觉晓心里清楚,要不就野心大一点,抢个皇帝来做。没有那个野心的话,还是做一个让皇帝感觉不到威胁的臣子。不然将来李雍真的做了皇帝,第一个收拾的就是自己。
“孟觉晓的心里,只有当今陛下一人。东方先生请回吧,送客!”说着孟觉晓拂袖要走,东方远呆了一下大声喊:,“孟大人稍等,在下还带来一封令师周大人的信,不想看看么?。
东方远无疑不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不然他开始就该拿出周致玄的信。原本打的主意是想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孟觉晓,可惜没能得逞,只好拿出最后一招。
孟觉晓背着的身躯微微一震,头也不回道:“不看也罢!”
如同风一般,孟觉晓奔走在庭院之间,一脸的铁青。沿途下人从来没见过大人这么一副脸色,无不低头避让。是的,孟觉晓现在很愤怒,不是因为东方远。
当初蒙先豪被罢黜之际,孟觉晓便觉得不太对劲。蒙先豪为何被罢黜,不就是因为反对立三皇子李荣么?蒙先豪的反对无疑发自公心,可见当时周致玄没有选择跟蒙先豪共进退,现在让东方远带信来表达立场,这说明什么?
愤怒渐渐的从孟觉晓的脸上退下,取而代之是深深的失望。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孟觉晓看到了周致玄的内心最在意的是权位,这对于孟觉晓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如果孟觉晓没有猜错,即便是这个时候,周致玄也没有选择自己站出来,而是要让孟觉晓顶在前面。不然来的就不是一封信,而是确定的消息。
一切情意在周致玄的眼里,就只是往上走的垫脚石。不管过去如何,现在周致玄的选择是这个。这才是孟觉晓内心难以接受的事实。
东方远走了,很不甘心,因为他是直接被孟觉晓的亲卫押送上路,丢出潢关才放人。马三也走了,区别受到了相当的礼遇。不过孟觉晓还是没有松口,临别之际对马背上的马三道:“孟觉晓行事但求名正言顺。一切唯陛下的旨意行事”。
马三无奈的叹息而去,孟觉晓的意思很明白!在陛下病重的前提下,没有明确的圣旨,仅仅是口谕远在西北的孟觉晓是不会当那个出头鸟的。
促使孟觉晓做出以静制动的选择的因素竟然是因为周致玄的信,马三没想到,周致玄也没想到。
周致玄的来信传达了一个信息,德裕是真的不行了。不然以周致玄的性格不会做出支持齐王李雍的决定,周致玄支持李雍无疑是为了谋求最大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支持楚王这个相对强势皇子,日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周致玄排不到第一位,再说两人往日有间隙。支持三皇子李荣,必然是太后垂帘,很大的可能性是进而外戚当权。唯有支持李雍这个冷门,周致玄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周致玄也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就是前提要拉住孟觉晓这个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孟觉晓敢肯定周致玄的信中不会带一句让孟觉晓站出来支持齐王李雍的话,留下把柄的事情周致玄是不会做的,否则的话送信的人就不会是东方远。
送走马三之后孟觉晓觉得很累,不难看出马三、吴猛、雨妃已经结成了一个利益集团。马三和吴猛的选择很正常,特务头子和太监总管离开皇帝的信任就是死路一条。支持一个成年的皇子,无疑没有支持年幼的皇子来的安全。原因很简单,雨妃自身没有多少实力,只能倚仗这两位。而这两位在德裕期间,又属于和外臣没有什么勾搭的主。
三个皇子没有一个是必胜的局面,眼下的金陵城怎么一个乱子了得。
从理智上来说,当初蒙先豪的反对和现在周致玄的选择。从权利平稳过渡的角度来看,都比选择年幼的三皇子要好。但是从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不难看出蒙先豪和周致玄的差别。前者是完全出自公心,后者则是私心。
假定德裕身体没问题,一强行力幼午为大子的话,周致玄选择的肯定是支持旬”
孟觉晓不愚忠,更不是卫道士,但是孟觉晓不会背叛感情。正因为如此,孟觉晓选择了沉默。内心深处何尝没有让朝中那些人斗去而独善其身的意思呢?
金陵城里现在的局面太微妙了,传统的贵胄功勋以林志全为首的一伙人,他们对德裕的忠诚没有问题。只要某皇子拿着皇帝的圣旨出来说话,林志全等就会支持谁。这些大家族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他们谨慎的等在局面明朗的态度不难理解。
茅调元为首的部分文官集团,无疑是支持楚王的,但是这个集团现在接触不到皇帝。就算在知道德裕病重。实力还不足以左右局势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