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0章(1/2)

这当然要说一下武安军的战斗体系了。

跟古代的冷兵器战争不同,完全不同。

古代冷兵器战争,一般都是靠着步兵或者骑兵的近身战斗为主,弓箭手虽然很厉害,可是弓箭手的弱点也很大。

排名第一大的弱点就是箭矢的数量限制着弓箭手的发挥,一个好的弓箭手,拉开五斗弓十次就已经算是很厉害了,但是十次射击,能命中一人也就算成绩不错了。

而弓箭的射程却很坑,一般的弓箭,五十米射程都不到,厉害点的弓箭手能到八十米,上一百米的弓箭手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了。极限距离是这些,想在极限距离射中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武安军的步军之中,一个弓箭手都没有。

一百米的距离,对面冲锋的士卒跑的再慢,三十秒也能跑到了,而三十秒的时间弓箭手能射几箭?五箭算是顶天了,十箭那是精锐中精锐才能做到的。

而对方冲锋的人只要拿着个皮盾,基本就能保护躯干部位不会被弓箭穿透了,被近身的弓箭手还有屁作用?

但是在远程攻击上武安军很差么?

错,强,强的变态。

先不说弓弩手的三段式射击,就连后来开始换装三连射连弩的弓弩手部队,都能在一百米至三十米的范围之内将所有冲锋的敌军肃清。

再说了,武安军的弓弩手从来不单独行动的,没有跳荡兵的掩护,弓弩手都不会出击。

当然了,如果硬要把长弓军团和连弩骑兵军团也算是弓弩手,那真没啥好说的。

武安军境内虽然没有了大型的城墙,但是小型的屯堡和各处耸立的碉楼却遍布在草原上。

树立在山头上的碉楼,看似简单,可是一般上面至少都有两门脚踏式上弦的连弩呢,多了不敢说,只要发现了敌人,一百米的距离之内,想穿过箭雨的封锁攻打到碉楼下,没有五六十人想都别想。而碉楼中虽然简陋,但是驻扎二三十个驻军却有富余。

跟屯堡的远程拒敌战术一样,想近前,先挨箭,挨了几箭之后近到碉楼或者屯堡近前了,你会发现,大大的斜坡面一个是不好爬,二十没地方躲,几乎全部都在碉楼的射击范围之内,完全是没死角的。

盾牌或许能轻松抵挡弓箭甚至弩箭的射击,但是想挡住大型的脚踏弩,那就是扯蛋了,除非你整出宋军标配的钢甲排,或者武安军配备的铸铁盾。

武安军现在正在研制的龙鳞盾很夸张,夸张的令赵羽都瞠目结舌♀形的冲压钢片,经过特殊的堆叠,牢牢的固定在厚厚的皮盾上,一面二十斤重的盾牌,愣是能抗住两石弩的正面穿透,表面渗碳钢技术被这群疯狂的铁匠们运用到了极致。

如果甲片能制造的再大一点,这种钢铁的提纯技术已经可以拿去做二战中战列舰的主装甲了。

就拿武安军的铁匠工坊来说吧,自从赵羽给他们指导了可以在钢水中添加其他金属粉末,用以制造各种合金钢之后♀种尝试就没吐过。

在堡必须产量的同时,铁匠们还重新垒砌了两座试验高炉,专门用于各种合金钢的试验。

不得不说这群家伙的疯狂,各种稀有材料被他们从大宋的角落中翻出来,那试验的兴头,比现代的科学家都兴奋的多。

并且这群家伙是妥妥的实干家,只要想到了新材料,他们并不会去计算啥,而是先去烧几炉,看看添加进去的特性如何』炉子钢水,分十份,各种不同的添加量,看看哪种有啥特性』年下来,几百位铁匠消耗的物资是个惊人的数量,可是面对这种疯狂的探索精神,赵羽当然不会去阻拦,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堡他们在生产的同时还能安心的做实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绝对错不了。

不说别的,就现在的武安军铁匠工坊,技术储备绝对完爆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时候。就他们记录的上百份金属配方,别说共和国了,就连鸟丝都木有见过好吧。

就拿龙鳞玉钢这玩意来说,黑科技啊。

一块巴掌大小的钢片,钢材含量步卒百分之五十,里面还加入了很多奇葩的东西,什么砀山红玉粉末,清江刺鱼骨粉,红浆果酸浆果汁,,,,,,,

七八种奇怪的配料,经过几种温度的变化,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出来的钢铁啥样?

金属结构比钛合金还变态,抗高温性能比钨钢都强40个百分点,至少经过压制冷却之后,还没有任何一种温度能将其烧的软化一丝一毫。

抗冲击强度也是相当令人咋舌的,四石弩的纯钢破甲弩箭,最多也就是在上面留个白印子,至于穿透,想都别想‘五毫米厚的钢甲片,鸟丝估计,75毫米穿甲炮根本就别想穿透‰将其击穿,除非上百毫米的坦克炮才有戏,不过如果这种钢材还能加工的更厚实,那么不用多,一百五十毫米厚的钢甲,就连贫铀穿甲弹都别想对其有任何想法。

如果能将这配方带到现代,呵呵,只要成本不是太变态,各国都得抢破头。

零件工坊的磨玉师傅正在打磨几个大型的超级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